第129章 考古學的出現 (第3/3頁)
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些人因為瑣事各自回鄉,留下來的人則繼續在東園籌備文會集會。
幾天之後王文龍第一次參加了吳山社的文會。
今天文會的討論內容是戲曲和小說。
東園地方廣大,既然是名士集會自然也就不能侷限於亭臺樓閣,徐樹丕直接領著大家進入後山,在蒼天古木之中鋪下坐席,整治杯盤餚饌,又在林木之旁佈置女樂。
王文龍看著這場景,忍不住就想到竹林七賢,魏晉名士。
此時眾人還真就是照著那些魏晉名士的方法結社的。
每朝每代極盛之時都會有自己的復古運動,倡導穿古人衣裳,尋找文化根脈。
唐代如此,北宋如此,明代也是一樣。
此時參加文會的詩人有許多就是著“古之高士”服裝,帶著誇張的冠帽,或是穿著如同古人一般的鶴氅。
這年頭專門有文人考據古人服裝,並且著書立說,就和後世的漢服黨一樣,而其中的大家王元翰此時就坐在眾人之中,這位同樣有進士功名,如今已經七十多歲,告老還鄉,在家裡著心寫作《三才圖會》,用大量心血把歷史書中、畫像磚上一個個古人物的服裝樣貌全部考證出來。
別以為古代的服裝都是一樣,這些考據出來的魏晉服裝,在此時的大明人士看來也頗具古意,普通人平時也不穿成這樣。
而在座眾人此時就在茂林修竹之間仿照王羲之的蘭亭之會,就著流觴曲水討論文學,身處其中王文龍甚至都恍惚覺得自己是魏晉名士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