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考古學的出現 (第2/3頁)
無相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月。流遍了,郊原血。”
聽到這裡沈璟已經拍手:“好詞!氣吞山河!”
一旁的葉晝則也是點頭:“就這兩句足可比楊用修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了。”
席浪仙品味著說道:“不,氣勢還要大,楊用修講的是一朝一代,建陽此詩倒是講落千古事一般。多少金戈鐵馬都在其中了。”
王文龍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
沈璟等人滿意點頭之時,王文龍卻戛然而止。
沈璟皺眉:“如何不繼續唸完。”
王文龍直接道:“後邊的沒寫……”
瞬間眾人都目瞪口呆,正聽到關鍵處呢,跟我說後面沒有了!
胡應麟雖然是復古派,聽著這詩詞迥異於唐宋的氣度不太適應,但是也能聽出其中的絕妙。
他品味著這詩詞,不信說道:“此詞頭尾連貫,一道氣脈而下,正當文思泉湧之時,怎麼會就此中斷?建陽不要做耍,快快念來。”
這詞的後面幾句王文龍倒是知道:先抨擊三皇五帝的傳說是封建禮教騙人的玩意兒,然後誇讚盜蹠、莊蹻、陳勝吳廣這些領導反抗封建統治的起義軍領袖,最後滿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下結論:人類歷史的最終勝利終將屬於勞動人民!
嗯,看看在場一眾地主階級以及依附地主階級的封建文人……剩下內容他是真不敢念。
王文龍只能硬著頭皮說:“這是一首舊作,剛才也是興之所致脫口而出,下闕沒有寫完,不若請後人來補全。”
眾人聽王文龍一番解釋這才將信將疑,畢竟這篇詞雖然只有一闕半,但卻極為精彩,若是能寫完肯定是篇名作,大家以為王文龍不可能自己放棄留名的機會。
正在這時,袁宏道也端著酒杯走來,他笑著問道:“你們在說什麼,興致如此之高?”
胡應麟指著王文龍抱怨:“建陽吟了一首《賀新郎》極為精彩,卻只出了一闕半,叫人胸中如貓撓一般。”
“說來聽聽。”袁宏道瞬間感興趣。
馮夢龍念道:“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
一闕半的詞唸完袁宏道直接陷入沉思,連線下去的話都忘了,嘴中喃喃不斷,似乎想要把剩下的小半闋給補足。
不光是他,在場一眾頗有文采的名士都悄悄嘗試。
但是隨著袁宏道和胡應麟兩個文壇領袖很快都陷入苦思,其餘眾人也是撓頭不已。
初看之下這事情似乎簡單,但很快大家都發覺想用自己的才華去包王文龍的這一闕半的詩詞,就像是用拇指大小的麵皮去包一個拳頭大小的餃子——根本包不住。
《賀新郎》詞牌有自己的體例,給他們剩下來的字數只剩七句,他們想要用短短几句的剩餘字數把上闕的內容總結下來,但卻不盡人意,就算強行總結也是狗尾續貂。
看著他們愁眉苦臉,王文龍卻毫不意外。
原詞上闋跳入人類歷史,從文明開化之初寫人類的鬥爭拼搏,下闋則是一下跳出,按照詩詞的規矩,下闋應該要站在宏觀維度對人類歷史中的鬥爭做評論。
但這需要勝過這個時代的歷史視野和社會學知識,以此時人的眼界,根本沒有能力完整評論。歷史觀之間的差距,不是文采可以補足的。
不過在場諸人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本質,拼命填詞半天之後都是默然,只能看著這未寫完的詩詞興嘆。
最後袁宏道頗為難受,抱怨說道:“建陽怎可做這顧頭不顧尾之事?”
王文龍笑笑表示無可奈何。
……
東園聚會進行了兩天,一些人得知了董其昌在殷墟的偉業,於是結伴去往殷墟,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