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比,更低的生育水平能讓資源和資本得到更加集中的分配,這直接關係到人均收入的高低。
不過,地理位置才是英國的制勝法寶。英格蘭——或在1707年與蘇格蘭合併之後的不列顛——擁有抵抗入侵的天然屏障:海洋。這不僅有助於應對軍事威脅,而且還為政府大大節省了開支:由於沒有需要守衛的陸上邊境,不列顛的軍事開支僅僅是其大陸對手的零頭。有人做過估測,1550年時,英法兩國的武裝部隊規模大致相當;而到了1700年,法國現役軍人的數量幾乎是英國的三倍。這些軍隊都需要裝備和軍餉,意味著法國的軍事開支遠遠高於英國。這些法國計程車兵和水手原本都是納稅人和潛在的消費稅貢獻者,當他們離開家鄉、工廠和其他工作崗位,前去為國參軍時,法國的財政收入自然也隨之縮減。
當17世紀和18世紀歐洲大陸上的國家陷入彼此爭執和交戰時,英國能夠幸運地置身事外。英國人學會了謹慎地進行干預,並利用那些對自己有利的局面;但要是骰子不在自己一邊,他們就會選擇作壁上觀。歐洲的局勢將決定世界另外一邊的命運。圍繞著誰將繼承奧地利王位的激烈爭吵導致了歐洲各國在全球殖民地之間的戰爭和交易:瑪麗婭?特蕾莎(Maria…Theresa)在17世紀40年代即位的正統性問題引發了從美洲到印度的持續了近十年的戰火;當事情最終在1748年得到解決時,法國和英國互相交換了加拿大的布雷頓角島(Cap Breton)和印度的馬德拉薩帕南。
這僅僅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17世紀90年代末,歐洲九年戰爭結束後,印度的一些城鎮被從荷蘭人手中轉交給法國人;二十年後歐洲列強的一次更加激烈的交戰,使得加勒比群島在英法之間易手;西班牙王位爭議塵埃落定後,英法兩國又相互交換了北美洲的殖民地。
透過聯姻同樣能獲得大片領土、戰略要地或大型城市。當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扎(Catherine of Braganza)在17世紀60年代嫁給英王查理二世時,她的嫁妝之一就是孟買。該市的葡萄牙市長準確地預見到,這一慷慨的行為意味著葡萄牙在印度統治的終結。歐洲各國寢宮裡的動靜、宮殿走廊裡關於未來新娘的私下猜測,或者朝三暮四的統治者的故意冷落,都會對幾千英里之外的地區產生影響。
在某種層面上,這些陰謀對東方人而言毫無意義,他們不關心是荷蘭、英國、法國或其他國家佔了上風。事實上,歐洲列強之間的競爭似乎只會為他們帶來越來越豐厚的利益。在整個17世紀,彼此競爭的歐洲各國都向莫臥兒帝國、中國和日本派出了使節,以博取這些東方統治者的歡心,鞏固既得利益,爭取新的貿易特權。這還提升了中介人的重要性,比如古吉拉特的一位港口官員莫卡拉布?汗(Muqarrab Khan),他曾向17世紀初的印度國王賈汗吉爾(Jahāngīr)行賄。當然,這些中間人也從中撈取了不少錢財,以莫卡拉布?汗為例,他在1610年購買的貨物包括阿拉伯馬、非洲奴隸和其他奢侈品,僅僅辦理海關手續就花了兩個月。
就像一位歷史學家所說的,英國人在亞洲秉持的行事準則是“每件事、每個人都有其價格”。這導致了沒有節制的饋贈,以及對那些貪婪受賄者的抗議。例如,莫臥兒國王賈汗吉爾有個奇特的收禮癖好:未成年的大象,還有渡渡鳥。人們這樣評價他:“有著一顆貪得無厭的心,從來不知滿足。就像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錢包,擁有得越多就越貪婪。”
17世紀60年代,在失去臺灣後不久,荷蘭人帶著馬車、盔甲、珠寶、紡織品和眼鏡來到北京,試圖博取中國皇帝的好感。另一份於1711年前往拉合爾的荷蘭代表團的禮單,以及一組描繪使團向北行進途中在烏代普爾(Udai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