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頁)
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是會試和殿試。考試的內容是儒學的四書、五經,應考者不許發揮獨立見解,文體為“八股文”。八股取士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加強了意識形態的控制。明代將權利完全收歸皇帝所有,事無具細皆由皇帝處理,使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所以設內閣幫助處理政務。內閣首領稱為首輔,由於凡事需要皇帝蓋章才能釋出命令,碰上懶惰的皇帝往往由宦官直接就處理了。這樣使整個明朝歷史充滿了內閣與宦官爭權。到了明神宗時期,二十年不上朝處理政務,他的兒子寵信宦官魏忠賢,也不理朝政。關外滿清興起,關內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農民軍的攻城炮聲中自殺於皇城後的景山。清軍乘機入關擊敗李自成,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的外來政權。清朝沿襲明朝政治制度又有所改革,將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清初仍以內閣作為政府的中央機構,但權力愈來愈小。內閣之外又設有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軍國大事。康熙時設南書房分內閣之權。雍正時推行奏摺制度,內閣之權更為削弱。雍正七年成立軍機處,此後,一切機密大政均歸軍機處辦理,成為執政的最高權力機關。但軍機處無定員,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軍機大臣的職務也沒的制度上的規定,只是奉旨辦事,更有利於皇帝集權。設內務府管理皇家事務,以大臣統領,排除了宦官對皇權的干擾。清朝的中央集權到達了中國皇權時代的頂點。但清朝時期正是西方工業革命發展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使中國人頭一次看到了一個在政治、軍事、科技等方方面面都比中國強新文明,皇權時代的終結到來了。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佈獨立,中國又進入分裂戰亂時代,其間經歷了國內軍閥混戰、日本入侵、國共兩黨爭奪統治權,最後,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1949年,中國統一,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後,中國作為一個新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又重新崛起。不過這一次,是在西方的知識和意識形態傳入的背景下形成的。關於這一階段的哲學與科學將放在後面在介紹完西方哲學與科學之後才能理解。
本篇文章的標題是皇權時代的哲學與科學,但我卻花了絕大多數文字來描述中央集權及其演化過程的原因在於:在不知道中央集權的背景之下是不能夠理解皇權時代的哲學的,下面來看一看這個時期最主要的東西:不斷吸取其他各種哲學而形成的儒教。 txt小說上傳分享
皇權時代的中國哲學與科學(四)
前面的文章介紹了整個中國皇權社會的中央集權制度及其演變的過程,究其原因,前面說過:中國的皇權社會是由軍事貴族集團政權(皇帝及代表皇帝的軍隊和官吏)的中央集權制度和地方上的代表地主階層利益的地方自治制度結合的產物。大家可能不太瞭解中國的地方自治制度,是這樣的,由於中國的皇權社會是一個純粹的農業社會,社會流動性不強,人們經過長期繁衍會形成一個一個的大家族,所以往往縣以下的鄉村都是由某一個或少數幾個大家族組成。現在大家如果到農村裡去還有很多機會會看到大家族的宗族祠堂還有以家族姓氏命名的村落和城鎮,比如揚家村、劉家鎮、黃家屯等。所以國家的意志到了這裡就打住了,家族內部的事物一般由家族內部來解決,而家族與家族之間發生衝突官府才會出面裁決。而大家族中的族長和主要成員往往又是家族中的富戶和地主,所以說是地方上的代表地主階層利益的地方自治制度。通常的情況下,只要地方家族在稅收上以滿足軍事貴族集團和國家機器的開銷,那麼這個社會就會運轉得很好。
農業社會的特點決定了社會流動性不強,當人們形成家族的時候,面對來自自然界的挑戰和其他家族的挑戰,如果不存在中央集權的皇權社會的話,那麼家族與家族之間必然會發生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