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已經據比利時抵抗而失敗的例子,判斷「吾國即宣告中立,而無兵力,何足以守之」!十天後,日本參戰以得青島之勢已明,胡適還希望日本得青島後「或以歸中國而索償金焉」。這個想法,「人皆以為夢想」。但胡適自有所本。原來他認為「他日世界之競爭,當在黃白兩種。黃種今日惟日本能自立耳。然日人孤立,安能持久?中國者,日之遮蔽也。」所以,胡適覺得日本會為中國得青島。黃白種爭,本當年革命黨人的口頭禪,足見中國公學那段經歷暗中仍在影響胡適。不過,胡適對國際政治的理想化和「樂觀」,也的確超乎常人,難怪他的同學都笑他「痴妄」。[27]
但是胡適此時還沒有想到假如日本的行為證明他確實「痴妄」,中國應何以處之。他在夏天與女友韋蓮司討論過這個問題,韋女士主張取不爭主義,胡適則持兩端,覺國防也不可緩。到11月的一次演講中,他仍主一面講國際道義一面準備國防。但在同月韋女士將去紐約時,兩人又談及不爭問題。韋女士重申不爭勝過爭,她也以比利時為例明確指出,中國不抵抗日本侵略,損失雖大,若抵抗,則損失必「更大千百倍」。胡適已有同感。[28]但日本的威脅是明顯的,爭與不爭,都要有個解決之道。
到12月,胡適終於決定接受韋蓮司的觀點,並「決心投身世界和平諸團體」。他因而從根本上考慮和論證中國的國防問題。胡適以為,今日世界之大患是強權主義,也就是以所謂「天演公理」為思想基礎的弱肉強食的禽獸之道。他顯然已讀過更多的西學著作,認識到「天擇」之上還有「人擇」,養老濟弱,就是以人之仁來救天地的不仁。他在那年早些時候寫的《非留學篇》中認為中國舊文明不適於今日之時代和世界,其中之一即「人方倡生存競爭優勝劣敗之理,我乃以揖讓不爭之說當之」。今思想既然扭轉,胡適乃專以此說來糾正優勝劣敗之西說。他再讀中國古代的老子、墨子,就發現其以爭鬥或不爭不鬥來區別人禽(其實儒家亦然)是很有價值的思想資源,可以用來構建他的大同主義。這樣,對胡適來說,西方的「人擇」說就起到了為中國傳統思想正名的作用。[29]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