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名。
公元335年,望北樓、輕音閣在凌源北城雙雙落成,劉權生成為此中常客,經常舞文弄墨,其文絕、畫絕、酒絕、詩絕,凌源的達官貴人們,逐漸開始正視起這位曾經在帝國官居要位的學堂大先生。
公元337年,郡守應知拜大先生為華興郡學經師,秩俸三百石,掌銅印黃綬,算是幫助劉權生重新走回了官道。然劉權生前半生宦海浮沉,這點兒芝麻綠豆的小官,讓他並無嬌縱之氣,雖縱酒好樂,卻公私兼明,一切如故,從此更受愛戴。
盛日浩輝,落英繽紛,學堂裡每日書聲郎朗,書童們在浩瀚海洋中盡情暢遊,子歸學堂恰如一艘乘風破浪的鉅艦,揚帆遠航,將莘莘學子們送到理想的彼岸。而劉權生始終堅信,鍥而不捨必有成,終有一天,他的十年謀劃會落地生根,他的夙願將和這群孩子們一同長成參天大樹,破開牢籠,直入雲霄。
十年成樹,久而久之,前往子歸學堂觀學,逐漸成為前赴華興郡遊玩的江湖子女們的必去景點,每每來此,瞧見丰神俊朗的大先生,他們總要由衷讚歎一句:好一個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
至於這劉三公子為何有家不回,為何落魄至此,總歸是家事,十幾年過去,大家也便不再追問了!
......
一甲子前,大都督祖逖於少年時聞雞起舞、學思踐悟,最終成為南討北征、攻無不克的帝國雙壁之一,當年秦漢鏖戰,北方強國大秦狂飆突進三百里,差一點點便要飲馬黃河,神武帝劉諶不願放棄祖宗故土,於是破格擢升祖逖為大都督,祖逖臨危受命,挽狂瀾於既倒,扶漢室於傾頹,功成後不斂財、不謀權、不置產、不受爵,掛印而去,一生剛直,贏得生前身後名。
劉權生始終教誨學生:此生務以大都督為標榜,為民發奮、為臣謀國、為官盡忠!
也正因如此,十幾年來,從子歸學堂走出的學生,大多性情純良,少有為非作歹之徒。
......
子歸學堂周遭,松樹掩映。
劉權生父子居住在子歸學堂後舍的一間兩進木屋中,屋內並無陳雜、亦無多餘擺設,一方土炕、一口大鍋、一盞油燈、一箱典籍、一匹肥馬,牆掛劍一柄,可能是家裡最值錢的物件兒,但劉懿從未見其出鞘露鋒芒,估計也鏽的不能再鏽了!
再加兩套被褥、幾隻碗筷、四五隻雞,便已是這父子的全部家當,在這狹義上的太平盛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子歸學堂左鄰屠戶李大牛,右貼獸醫皇甫恪,北靠凌源城牆,向南一條大路直通望北樓,地理位置並不算上佳,甚至有些偏僻。
近朱者赤,學堂內讀書最認真、學習最刻苦的小黃髫,便是李大牛的兒子李二牛、皇甫恪的兒子皇甫錄,再加上王三寶和郡守應知的兒子應成,四個小黃髫與劉懿關係最好,資質亦上佳,劉權生也始終把他們幾個當成棟樑之才來培養。
李二牛、皇甫錄、應成、王三寶四個小黃髫,再加上劉懿這個孩子王,被郡守應知和凌源百姓們笑稱為‘子歸五小’。
而‘子歸五小’這個名號,在北市小黃髫中傳了又傳,特別是那王三寶在郡守府領俸、皇甫錄大筆一揮為輕音閣題字後,凌源境內掀起一股‘子歸送子’的熱潮,如劉家那般朱門豪戶自是不屑於此,但那些望子成龍的富農小販,便潮水般攜子往來,就連李二牛他爹屠戶李大牛,每月送給劉權生的豬肉都多加了些斤兩。
劉權生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不僅在華興郡收穫了人望,還網羅資質上佳的少年人才,為將來某天可能會到來的潑天風暴,做好了人才儲備,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隨著近兩年手頭寬裕,劉權生也不自禁瀟灑起來,去輕音閣和望北樓小酌,都要起了杜康和老白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