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之長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估計下沉了有四五米後,荊黎心念一動,讓小壺開始吸水。
是的,並不是攝取一部分水珠,而是嘗試著把壺想象成一塊海綿,像喝水一樣自然的吸收水。
藉助槓桿,一份力氣可以抬起十分力氣才能抬起的重物。
利用規則,空調可以實現一份能量逆著熱量傳遞的方向搬運3份能量的冷量到屋裡,也就是能效比超過3。
某個企業家也說,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荊黎挺喜歡一句話,傻人有傻福,而傻逼沒有。
但更要相信,能夠抓住機遇,甚至能創造機遇的,更多的是聰明人,恰恰荊黎就是個極其聰明的人。
藉助小世界曾經有水而最後消散的事實(能出就能進),藉助於內外水壓的差別,更參照小壺自主吸取空氣的特點,他想到了這個測試方法。
顯然,荊黎成功了。
用心神引導著海水降落到空間內地勢最低窪的邊緣深坑處,憑空出現的海水讓小世界如同下了場鹹水雨。
又魔幻版的扭曲降落到深坑裡,沒有落到大山和平地上一滴。因為這是怕正常的土地鹽鹼化,導致後面無法種植。
荊黎在精神力有些見底的時候趕緊停了下來,畢竟還在海底,不敢讓自己腦袋昏沉。
萬一淹死了或者把壺丟了,那就沒地方哭去了,於是趕緊升到海面朝著岸邊游去。
10分鐘後他摘下裝置,枕在頭下,雙臂攤開,躺在淺水處的沙灘上養神休息。
任憑海浪上湧又退下,沖刷著身體,像個頑皮的孩子似的。將他身下的沙子偷偷地捲走,掏空了一點又一點。
心念沉入壺中,只見坑底的一個凹陷處,匯聚出了一份大約有直徑十來米的小池塘,渾濁的如同黃河的水一樣,畢竟流淌時沖刷帶走了原海底凹坑中太多的灰塵。
荊黎十分滿意,且成就感滿滿。這算的上一次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了。
更沒想到的是今天好事成雙,隨著海水的湧入小世界,青銅小壺似乎也被擴大了一大截,和荊黎的聯絡也更緊密了。
他感受了下,壺中世界似乎是因為水的補充,規則被喚醒修復了一部分。
一個直觀的體現就是祭壇處的像符篆的紋理有些模糊的地方變得清晰了,邊界的迷霧也向外推動了一部分,留出了新的一片山地和凹坑。
就連青銅壺的外觀紋理也更清晰了些,那兩個近似繪畫的篆文也清晰了些,估計再有幾次修復就可以識別出來了。
到時候荊黎就可以有依據的來查查這個法寶的底細了。
所有的變化發生後,荊黎這才後知後覺,人力有時窮,靠推理也只能猜對部分的真相,小世界畢竟是法寶的世界,規則和管理上要比起真實的世界更加的靈活和簡單。
它不需要創造,靠大世界就可以補齊很多缺失的部分。這可是個好訊息,它將極大的加快法寶恢復的時間。
這也給荊黎後續的行為指引好了方向,那就是先顧及種類,而不是數量,先補齊世界元素讓小世界能夠藉助大世界的規格,自行完善出一個極小的天地迴圈。
自身成長的同時繼續補充,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實現恢復和擴大,並能從這個過程中實現產出,反哺現實中的自己,畢竟光投入而不產出不是一個健康持久的運營模式。
以後要想能夠快速持久的恢復壺中世界,那麼就需要投入很多的資源。
而且荊黎估計吸取靈氣小壺僅能恢復部分功能,材料的缺失註定要用到一些級別比較高的材料,畢竟這是一個看似金屬的法寶。
這些材料現在還沒有一點影子,但是沒錢沒特殊資源兌換,肯定是獲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