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兒時期就開始發育的,所以嬰兒一降生,就能在聽到媽媽聲音的時候把頭轉向相應的方向。
如果每天都能聽到同一個人的聲音、聞到同一種氣味,孩子的聽覺和嗅覺就會更加發達。特別是嗅覺,它是與負責情緒發育的腦組織直接相關的,如果每天都聞到同一種氣味,將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發育。
因此在這個時期,放任很多人在孩子周圍走來走去、讓孩子聽到各種聲音的做法是不對的。更換主要撫養人,使孩子聞到不同的氣味同樣也是錯誤的。週歲前,讓孩子每天都能聽到同一個人的說話聲,聞到同一種氣味,用同樣的方式吃飯、睡覺,形成有規律、有安全感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規律的生活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非常重要。孩子肚子餓了哇的一聲哭出來的時候,媽媽應該溫柔地抱起他並喂他食物。當這種情形反覆出現,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舉動所帶來的結果,從而有所期待。但是,如果肚子餓了一直哭都沒有人來喂,尿布溼了的也不給換,孩子會因為沒有出現自己期待的結果而感到慌張。這樣不僅會對孩子的智力發育造成影響,還會讓他對這個世界和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剛剛出生的嬰兒用哭泣來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所有不適。對於曾在媽媽肚子裡作為媽媽身體的一部分、一直舒舒服服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又冷又可怕的地方:曾經不間斷供應食物的“餐廳”打烊了,自己有可能好幾個小時忍飢挨餓;溫度還忽冷忽熱,再加上溼乎乎的尿布,一天當中沒有多少舒服的時間了。因此,只要孩子一哭,父母就應當知道他是在表達“我不舒服”的意思,要立刻幫助他解決問題。
母子關係就是整個世界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和媽媽之間形成母子依戀關係這一重要課題就產生了。當然,這指的是媽媽作為孩子主要撫養人的時候。
當孩子哭泣時,媽媽會跑過去抱起他;孩子肚子餓了,媽媽會給他餵奶;此外,媽媽還會及時給孩子換尿布,按時哄孩子睡覺等等,這些溫暖的關愛比什麼都重要。
但是,有的媽媽並不把滿足孩子的需求放在首位,更多情況下是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典型的例子就是患上抑鬱症的媽媽。孩子哭泣的時候,患有抑鬱症的媽媽有時會跑過去安慰,可有時卻任憑孩子哭泣,怎麼也不去抱,也不經常和孩子說話。這種不正常的做法孩子是能夠感覺到的。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出現晚上鬧覺或者不愛吃飯等各種問題。
當媽媽們帶著孩子來到醫院問診時,為了給她們解釋原因,我總是這樣問:“您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1歲孩子特點須知(2)
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是用感覺來感受並用身體來記憶的。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分不清自己和媽媽的,他會認為媽媽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媽媽。當媽媽情緒不好時,孩子也會不高興;當媽媽開心時,孩子也會快樂。因此,媽媽始終要面帶笑容、言語溫存地對待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信任媽媽,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溫暖的地方,也才能夠健康成長。
如果媽媽是上班族,孩子更喜歡主要撫養人才正常
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不久後就必須返回工作崗位,只好把孩子交給奶奶或保姆來看護。此時,孩子的主要撫養人就從媽媽變成了其他人。
當把孩子交給別人看護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人自始至終地照顧孩子。看護孩子的人經常變更或按時輪換會使得孩子在氣味、聲音等感覺方面得不到規律性的刺激,不利於情緒發育。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無法正確分辨出誰是媽媽,只會喜歡和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因此,如果和媽媽相比,孩子更喜歡追隨其他主要撫養人是非常正常的。媽媽心裡雖然有些難過,但對於主要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