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者沒有充分表現出對孩子的關愛的話,孩子往往會畏懼媽媽,會和爸爸或其他人更親近。
如果媽媽是主要撫養人,但孩子更喜歡其他人,那說明母子間的依戀關係存在不穩定因素。但如果媽媽不是主要撫養人,比如,孩子是奶奶帶大的,那麼孩子願意親近奶奶是正常的。
週歲前的孩子更喜歡帶自己的人
嬰兒在6個月左右時開始形成對主要撫養人的依賴性。如果帶孩子的不是媽媽而是其他人,那麼和其他人形成依戀關係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更喜歡帶自己的人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孩子仍然看見媽媽就不願意離開,那就要注意那個主要撫養人在撫養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要特別留意孩子和主要撫養人的關係。在此要強調的是,和主要撫養人相比,孩子更親近其他人的時候,依戀關係存在問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是,和媽媽相比,孩子更喜歡爸爸是一種自然現象。週歲前後的孩子運動機能高度發育,特別喜歡利用身體的遊戲活動。爸爸往往在這方面更擅長,所以孩子覺得和爸爸一起遊戲更有意思,自然願意親近。
判斷和孩子依戀關係的方法非常簡單,看看孩子疲勞或生病的時候,更願意找誰就知道了。平時和爸爸或是其他人多待一會兒無所謂,生病或累了的時候還是首先想到媽媽。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孩子找媽媽說明玩累了或是有其他的需要。
2歲以內的孩子透過依戀關係的形成獲得情緒方面的安定感,並形成社會性認識。因此,毫不誇張地說,依戀關係的形成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上班的媽媽
上班的媽媽因為沒太多的時間陪孩子,所以會擔心出現依戀關係方面的問題。其實這種情況下,應該更堅決地幫助孩子和主要撫養人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媽媽工作繁忙,實在不能多陪陪孩子,倒不如把孩子交給其他更適合的撫養人,讓孩子在精心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媽媽沒有必要擔心孩子會因此而疏遠自己。很神奇的是,你會發現,孩子一過2歲自然會分辨媽媽和其他照顧自己的人,並認定媽媽才是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孩子會自發地認識到“媽媽”的存在,認識到這個人才是最愛自己、最願意為自己付出的人。從此,孩子會在早上揪著媽媽的衣角不讓走,白天會追著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回家。這種情況發展到孩子3歲以後,甚至有的媽媽會認真考慮是不是不再上班了,如何和孩子共同度過這段時間成為這一階段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由其他人帶大的孩子不喜歡甚至是害怕媽媽,那麼說明其他撫養人給予孩子的愛是不夠的。對媽媽的這種態度反映出其他撫養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其他撫養人的態度對母子關係的影響會遠勝於母親本身的態度的影響力。因此,上班的媽媽不必為不能親手帶大孩子擔心自責,應該多用心尋找一位真正願意付出心血來愛護和培養孩子的其他撫養人。
。 想看書來
1歲孩子特點須知(1)
從出生到1歲,孩子會經歷驚人的成長過程。經過只具備反射反應的新生兒期以後,孩子開始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能夠翻身、獨坐、爬行、行走。
孩子自出生到1歲是身體和意識合為一體的時期。因此,這個階段的身體發育是與心理發育密切相關的。這個階段最佳的育兒方法包括:有規律地餵食,按時換尿布,按時睡覺,孩子哭的時候哄勸,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從而使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開朗的性格。
透過刺激實現智力和情緒的發育
6個月以下的孩子並不是透過眼睛觀察和大腦思考來認識世界,而是透過感覺來認識世界的。由於聽覺和嗅覺非常敏銳,孩子能透過聲音和氣味認出媽媽。因為聽覺是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