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予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軍,金州來了客人……”
耿仲明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剛才他帶著士兵巡邏,意外遇到了一隊車馬。
看他們的穿著,好像來自大富大貴之家。
復州一帶早就人去樓空,沒可能有這身穿著。
他不敢造次,就把士兵都埋伏在草叢中,張弓搭箭。
然後現身與他們相見,得知是請來孫元化的客人,便讓他們在原地等候。
他則趕回來,向楊承應彙報。
楊承應聽了這話,心裡頓時一驚,來這麼快。
“快帶我去!”
楊承應剛走出幾步,低頭看了自己這身戎裝。
不行!得換一身裝扮,接見大科學家。
“等我一下小會兒。”
楊承應轉身去了屏風後面,片刻後,一身大明衣冠走出來。
領著孫元化、茅元儀等人前往新屯邊境。
遠遠的看到一群人持刀,護衛者一個白髮老者。
徐光啟是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今年剛好六十歲,年齡對得上。
楊承應當即加快腳步,走近後,抱拳道:“金州晚輩楊承應拜見徐大人。”
“老師。”孫元化和茅元儀恭恭敬敬的行拜師大禮。
其餘隨行人員,和楊承應一樣行抱拳禮。
“起來吧。”
徐光啟揮退身前的家丁,一臉微笑的抬手示意大家免禮。
楊承應道:“大人從復州方向來,著實讓晚輩嚇了一跳。今天見大人平安,晚輩就放心了。”
“是我讓他們不告訴你。”
徐光啟用慈祥的目光打量著對方,“足下年紀輕輕,卻有著不惑之年難以企及的膽識和能力,真是不簡單啊。”
“全是尊駕學生和金州將士抬舉。”
楊承應謙虛了起來。
在這位明末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後來官拜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面前,楊承應自認只有謙虛的份兒。
“足下謙虛了。”
徐光啟話鋒一轉:“老朽想看一看你築的新城,可以嗎?”
“當然可以,大人請。”
楊承應讓出一條路,恭敬的站在一旁。
“好。”
徐光啟也不用客氣,直接走在前面。
楊承應等人跟隨。
車馬最後跟上。
一群人來到修城的工地。
此時,正面的城牆已經修築完畢,護城河、吊橋,就連紅夷大炮都上了城牆。
遠遠看去氣勢恢宏。
“好啊,果然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徐光啟望著堅固的城牆,眼中閃爍著異彩。
一路走來,他發現各地的城牆都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只有這座城牆,只需要瞧上一眼,都知道下了功夫。
更讓他感到驚異,是火炮的佈置,完全符合標準。
能很好的、無死角覆蓋前方。
“這些火炮的佈置……”
徐光啟看向孫元化,認為是他的傑作。
“老師,這一部分是我的提議。但設計的時候,將軍也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孫元化不貪功。
收到學生寫的信,徐光啟還不相信,一個軍戶出身的青年能自己編一套數學教材。
而今看到眼前一幕,再聽學生這樣說,有幾分相信了。
楊承應站出來:“都是孫先生的功勞,我只是順著他的意思,提了點自己的看法。”
徐光啟微微一笑:“都別謙虛了,老朽覺得設計不錯。”然後指著城牆偶爾凸出來的部分,問道:“這設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