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第2/3頁)
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時很少戴用,這時也未戴帽。參加朝賀的人先到先賀。當時段芝貴傳袁的話,說行禮要簡單些,三鞠躬就行了。但大家朝賀時,仍舊跪拜,很多人還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只是旁無司儀,因之行禮時並不齊整。朝賀人下拜時,袁並未就座,只站在座旁,左手扶著龍座擱臂,右手掌向上,不斷對行禮者點頭。有時對年長、位高的人,袁就作出用右手攙扶的姿態,表現出一種內心受用而外表故作謙遜的、難於刻畫描寫的複雜心情。朝賀者有的著戎裝,有的著袍褂,有的著便服,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當天引人注意的是黎元洪、段祺瑞等並未參加。總之,這次大禮使我這身與&ldo;曠世盛典&rdo;的人感到懷疑。為什麼偏要趕在這天這樣侷促草率地突然舉行?大有坐在家裡稱天子,不敢公開的模樣。事後大家說:&ldo;這樣就算改朝換代了嗎?&rdo;可見抱著悶葫蘆的不止我一個。我們這一批人認為,如此大典,殊欠鄭重。因此對負責張羅佈置的段芝貴、黃開文、張士鈺等有意見的人就很不少。10
登基稱帝,這在袁世凱來說,是其一生事業的頂點;而袁氏為人行事,也向來以慎密穩妥著稱,為何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莽撞草率行事呢?這是探討袁世凱帝制自為時,時時出現在筆者腦中的一個問題。
在擊敗革命黨人的&ldo;二次革命&rdo;,以武力實現了國家形式上的統一之後,袁世凱開始有計劃地整理內政,在中央和地方都有所措置更張,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潛消地方割據勢力。
在中央,主要的舉措是制訂新約法,確立總統制。具體步驟如下:
一、孫、黃失敗,流亡日本後,袁因成為正式大總統,仍須借重國會完成有關程式,故請熊希齡組閣,並聽任國民黨人佔優勢的&ldo;憲法起草委員會&rdo;透過了《天壇憲法大綱》十二條,這個《大綱》仍然主張&ldo;責任內閣制&rdo;,當然,這絕非袁所需要的憲法,但總統選舉更為重要,所以他對此不動聲色。
二、在當選總統半個月後(10月25日),袁致電各省軍政長官,授意他們反對憲法草案。但&ldo;憲法起草委員會&rdo;仍然於一週之後透過了《大綱》。顯然,國民黨不去,袁氏後幾步的棋就走不下去。故袁以國民黨議員中有多人與孫、黃通謀,參與反叛為由,於11月4日斷然宣佈解散國民黨,追繳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和徽章。這樣,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陷於癱瘓,憲法起草委員會也於10日自行解散。
三、11月26日,袁委派李經羲、梁敦彥11等九人為&ldo;政治會議&rdo;議員,與各部各省所派代表一起,組成&ldo;政治會議&rdo;,代行國會職權;以李經羲12、張國淦為正副議長。不用說,這是世凱實現自己目的的御用組織。1914年1月9日,政治會議議決停止國會所有現有議員的職務,解散國會;1月24日,政治會議議決特設&ldo;約法會議&rdo;(相當於原來國會的&ldo;憲法起草委員會&rdo;),2月,又議決解散各省省議會;至此,原來的民意立法機構已全部不存在了。
四、3月18日,&ldo;約法會議&rdo;正式開會,以孫毓筠、施愚為正副議長,議員有寶熙、袁金鎧、齊耀珊、馬良等六十人。到了4月29日,&ldo;約法會議&rdo;透過了《中華民國約法》(即所謂&ldo;民三約法&rdo;,又稱新約法)十章六十八條,規定採用總統制,賦予總統相當大的權力。如規定官制、官規的制訂,國務員和外交使節的任用,對外的宣戰、媾和及公佈憲法等等,一概由總統自行決定。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