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何處讀書 (第1/2頁)
劈破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艾書家,當然也不止艾書一家在缺糧整整43天后,終於在大年十五,有點包穀飯吃了。正是大飢大餓初食初飽,大寒大冷初晴初暖。
“官大爺在家嗎?”艾書父親一聽是聲音大的老哥來了,“在的在的,雷大爺快來坐起。”艾父吩咐艾書:“快拿茶罐打水來煨起茶。”“哥大爺,茶煨起沒有?我來要杯茶喝。”“二爺,在煨,快進來坐起。”“醫二爺,那個約你了?”說他是醫是因為他在去背鹽途中,腰無半文,店家一小兒哭得很,他說他有藥。他在店家背後竹林裡挖了些竹根子,本來他想的是竹根子無毒,吃了不會犯事,歪打正著,誰知小兒喝了這“藥”,好了。店主號錢、飯錢不收,臨走還給了些吃的。不一會又有人在外又叫:“哥大爺,好葉子菸還有沒有?有嗎我來咂一口。”“不算好,但有的。哈三爺進來進來。”因為愛笑哈哈,所以得了這個外號。幾位都是家族的同輩弟兄,年紀小的叫年紀大的好稱,稱哥。年紀大的稱比己小的,加外號。年齡較大的那位為什麼稱艾福“官”呢,他說高階社主任也是“官”嘛。不一會兒四叔也來了:“幾個哥大爺來都不約我一聲。”“沒有哪個約哪個,”先來的幾位同聲回應。
幾位老弟兄,互相不叫名字,對面講話,不加外號,就這麼你稱我呼大爺二爺的。
“怕有幾年沒有這樣來吹磕子了吧?”哈三爺提起話頭。“以前有時會碰到的幾個,端大爺,雲大爺,光三爺,榮大爺,年紀都比我們小,一個來月天氣,就到閆王老二哪裡去報到了,身強力壯的,說走就走了。”大家嘆息了一回。
雷大爺:“光陰好混啊。我們老祖人從白巖來創業,就在這個屋基裡,300多年了。來時單槍匹馬,又遇兵荒馬亂。過來了四代人時,人口發展了,但還是貧窮。二房家原地守業發展,拿能收60石租子的土地給我們老祖人,四個小房分,每房去一戶,現發展到幾十戶,不知道這次人受損失沒有。”“還沒有聽到音信。”艾書父親接過話題。“我們過來這一支,歷來重視學業。老祖人多有眼光啊,分家時留下一些山林和土地,收的租子就拿給到縣、到省進京考試學子的費用,平時一有困難大家幫。清嘉慶前後,10多家人出了18貢生,家家有功名,遠近聞名。”“最了不起的是三老祖,文武雙舉啊。”醫二爺說。“你們都聽說過的。他們三弟兄,大老祖是文舉、二老祖是武舉、么老祖先去考了個武舉來,說“哥,我得了個武舉,對我有點獎賞吧?”大老祖說“一個武棒棒有啥好稀奇!力氣好再練點功夫就得了,還要什麼獎賞?”么老祖發奮3年,又去考了個文舉。又問‘哥,弟比您多了一舉,拿話說吧!’大老祖無話可說,‘好了,把宅邊這一片地給你種葉子菸吃吧!’么老祖哈哈大笑:‘領受!’”
艾書父親接過話柄:“么老祖中了文武舉後,了不得了。他在省的老師保舉他去外地當縣長,他說‘縣官三件事:“審案收稅修縣誌’。後兩件好辦,前一件審案要難些,先在家裡試一試。順手抓了兩個雞蛋藏起,叫傭人把丫環喊來追查:‘你把雞蛋偷到哪裡去了?’丫環:‘報告老爺。我沒有偷雞蛋!’連問幾遍丫環都說沒有偷。么老祖火了,拿繩子把她吊起來,看她承不承認?”繩子一搭在肩上,丫環抖抖顫顫地說:‘老爺,我承認了。’么老祖:‘你說,是哪個時候偷的?’答:‘早上偷的。’問:‘偷了幾個?’丫環想怕說少了不過關,說‘四個’。問:‘偷到哪裡去了?’答:‘放在豬食鍋裡煮吃了。’問:‘蛋殼呢?’答:‘一起嚼吃了!’么老祖:‘放人!罷了罷了。一說動刑,假的都交待了,不知要冤枉多少人,這個官當不得,慈不掌兵,善不當官。我學的本事拿做什麼?不去了!”
四爺接話:“他不去當官,本地的土司頭目楊老爺來拜寄他,把那一坡地和仰天窩一片老林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