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老卒 (第2/2頁)
盛京滄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那件事。”
鄧源疑惑:“哪件事?”
陳伯更疑惑:“哥兒當真沒聽說過?”
“聽說過什麼?”鄧源知道自己又遇到短板了,因為他對戚家軍的瞭解有限,過去僅從影視劇和小說中看道戚家軍抗擊倭寇、抵禦蒙古、抗日援朝的功績。至於這支無敵軍團的老卒為何離開軍隊,則一時沒有頭緒,只好老老實實發問。但是想來不外乎朝廷不公,政治腐敗,官場黑暗之類的。如果沒記錯,歷史上的戚大將軍就是鬱鬱而終。那麼他去世後手下軍隊星飛雲散也不奇怪。
陳伯臉上流露出濃重的悲哀:“當年大掌櫃便說過,很快這件事便不會有人記得,官老爺們照樣該吃吃該喝喝。看來,大掌櫃懂人心啊。”
“當年發生了什麼事?”鄧源小心翼翼地問。
陳伯走到臺階邊坐下,沉默了片刻,講出一個讓鄧源三觀炸裂的故事。
三十四年前,萬曆二十三年,陳伯還是戚家軍中的一名哨長。
當年戚家軍駐守薊州,那時戚大將軍早已去世,戚家軍的主將是副總兵吳惟忠。
也就在那一年,發生了著名的“薊州兵變”,而戚家軍便是“作亂”的一方。
“兵變”的原因,說來可笑。萬曆二十年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大明作為宗主國出兵討伐倭寇。初戰不利,便調素有能戰之名額戚家軍入朝。戚家軍表現非常搶眼,奮勇登先,一天一夜就奪回了被倭寇佔領的平壤城。
取得平壤之戰頭功後,本該發下來的賞銀卻沒了下落,就連最先登上城頭的“先登”之功,到最後也沒有訊息。
這也罷了,可不對回防薊州之後,就連日常的餉銀都開始拖欠。
陳伯雖只是個哨長,但也知道自從戚大將軍去世之後,戚家軍在北方作為“南兵”其實是不受待見的。而當時的薊鎮總兵王保,更是一名鄉土觀念很濃重的北方軍衛出身的主將,很是自覺地把自己定位為戚家軍的後媽,將這群沒了親媽的孩子視作眼中釘。
吞沒賞銀,拖欠軍餉,只是鋪墊。他真正的目的,不可與人說。
最終,在萬曆二十三年,戚家軍兵卒的不滿情緒到了頂點,決定做點什麼。可即便如此,他們也萬萬沒有“兵變”的意圖,而只是想推舉幾人代表大夥兒去找主將“討個說法”。
這事被王保知道了,這名久經戰陣的宿將,此時把孫子兵法中“先發制人”四個字發揮得淋漓盡致,搶先通知戚家軍到校場集合,說是要交代一下軍餉的事。滿心歡喜的戚家軍集合來到了校場,但等待他們的是漫天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