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方的春天來得格外的早,到了正月底,伴隨著轟隆隆的春雷聲,雨滴將整個山村籠罩在朦朦朧朧的白霧中。
一場春雨過後,野地裡的雜草率先冒出了頭。
天微微亮,大娃二娃提留著火籠往響水村學堂去。
現在剛開春還很冷,坐在學堂裡讀書,一動不動,不出半個時辰手腳就會凍得發僵,張老頭給編了一個小火籠,裡面點好炭,再讓大娃二娃帶上兩塊木炭,等讀書的時候放在書桌下面就不怕冷了。
張知來到這個時代才明白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蓄炭,每日煮飯燒的大木頭,燒完了就會留下燒紅的炭塊,把炭塊掏出來放進一個陶土罈子裡,用蓋子封住口,裡面形成密閉空間不讓空氣進去,不久後就會變成木炭。
每年老張家會將大塊的木炭賣掉,自家留一些小塊的碎炭。
等到冬天,晚上提前在屋子裡燒幾塊炭,等睡覺的時候差不多能燃盡,夜裡睡覺就不怕冷了。
張知起得晚,家裡靜悄悄的,吃完溫在鍋裡的早食,她抓了幾把剁碎了的菜葉子放到食槽裡,幾隻小鴨小鴨歡快的撲騰著翅膀,嘴快速的叨著菜葉子吃,不時發出幾聲“嘎嘎”、“咯咯”。
“知了,去找蘑菇嗎?”張招娣站在院門外衝裡面大喊,最近兩人經常一起玩,關係處得很好。
“去。”張知鎖好門背上專屬小揹簍出門。
張知從醫書上看到一種藥草,最近正是採挖的時候。
沒錯,張知已經能看懂醫書裡大部分內容了。
哥哥們放學後會教她認字,老張家沒有誰說女孩子不能識字,也沒人擔心大娃二娃教張知認字會耽誤自己學習。
甚至,張知表現出來過目不忘的學習能力,還讓張老頭捶胸感嘆張知怎麼不是男娃。
兩人往三凸山去,因為連綿下了好幾天的細雨,樹枝抽出了好多新芽,泥土裡冒出了很多蘑菇。
張招娣定睛一看,落葉堆裡一處鼓包,走過去輕輕的把落葉掃開,露出棕褐色的小傘,她摘了一朵遞給張知,道:“知了,這個是草菇。”
“哇啊,大丫姐你好厲害!”張知激動的接過,她還不太能認得蘑菇種類。
張知跟著張招娣一路走下來,認識了不少。
“大丫姐,這個是不是金耳菌?”
“對。”張招娣將樹幹高處的一朵摘下來,也放進張知的小揹簍裡。
正好看到這一幕的村中嬸子打趣道:“招娣啊,小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啊!”
另一個嬸子也笑道:“知了把你的蘑菇撿走了,你撿不到蘑菇,小心你娘打你啊!”
村中就是這樣,嬸子們就是單純嚇唬小孩滿足自己的惡趣味,沒有什麼惡意,但是被當做玩笑的本人聽著很不舒服。
張招娣是內向性格,害羞地紅了臉,也不知道反駁。
“才不會呢!”張知一扭頭,拉著張招娣往別處去。
順著崎嶇的山路往前走,樹林裡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讓人心情舒暢。
到了一個向陽的坡上,漂亮的紫色花朵盛放了一片。
葉片長圓形,花中等大,紫堇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這就是紫花地丁。
最好的採挖季節就是一二月花開的時候。
對黃疸、痢疾、咽炎等有一定作用;外敷還可以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等。
張知折了兩根樹枝,喊張招娣一起挖。
“大丫姐,這個是紫花地丁,是草藥。”張知一邊挖一邊解釋道:“你挖一些曬乾,我幫你拿去縣城賣,到時候你把錢偷偷攢起來,別給你娘。”
“啊?”張招娣震驚地看著她。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