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氏拿起來看了幾眼,扔在一旁不補了,“確實,我記得你爹還有一條褲子,給二娃改改吧。”
小水村不產麻,但婦人都會養蠶,長出的蠶繭一部分用於交稅,一部分賣掉。
再花很少的錢買麻布做成衣裳,父親的衣服改一改給大兒子,大兒子穿不下了再傳給小兒子,時間一久,就看不出布料原來的顏色,全是黑黢黢的。
一群村民站一塊,能湊個五彩斑斕的黑。
小李氏眯著眼睛穿針,瞅了一眼旁邊閒著的張知,“知了,你要不要學做針線?正好用你二哥的爛褲子。”
“也行。”
張知捻了一根針,學她孃的手法縫補。
然後,她發現自己這雙手非常靈活,小小年紀已經堪比上輩子做了很多次手術的手了。
她熟練地在破布上打了一排外科結。
等小李氏抽空看一眼張知的時候,看著那一排結滿頭問號。
小李氏:這孩子平時看著挺聰明的呀……
小李氏深吸一口氣,“算了,去玩吧……”
張知蹬蹬瞪跑去後院。
張老頭父子三人在打土胚,就是用泥和草製成的“土磚”。
將稻草切成短節,撒進黃泥裡攪拌均勻,然後用模具框出一塊塊“磚頭”,不用燒製,晾乾就可以使用了。
經過張溫發偷竊一事,給張老頭提了個醒,他決定給後院也修上圍牆。
父子三人忙得不停歇,早點弄好,早點安心。
忙碌到吃晚食的時候,張信山領著大娃二娃回來了。
不用張信山開口,大娃二娃嘰嘰喳喳就把情況講了一遍。
聽到百合的價格,即便有心理準備,張老頭還是被驚了一下,這是鮮的,和曬乾的草藥不一樣。
老王氏聽了也有些激動,這個價格都能買半斤粗鹽了!接著又覺得心痛,他們煮在飯裡吃了兩天,這得浪費了多少錢啊!
張老頭問,“有沒有問這東西要怎麼曬?”
“問了,但是小夥計不肯說,當時藥鋪有采藥人來賣藥,這些都是採藥人吃飯的本事,怕說多了惹採藥人不滿。”
張老頭若有所思,“我們自己研究研究,實在不行,就賣鮮的。”
張信山點頭應。
老王氏拿了一頭賣相不怎麼好的百合掰成瓣晾曬,一連幾日的大太陽百合很快就曬乾了。
“怎麼黑黢黢的?”
張知不確定的想,難道前世見到的白色百合燻了硫磺?那也太扯了,這要用多少硫磺才能燻那麼白啊,買硫磺就把廠子搞垮了,這其中必然有她不知道的竅門。
沒辦法,最後百合只能賣新鮮的。
隔一天去一次,每次去縣城,大娃二娃都格外積極,因為每次去縣城,爺爺都會給點零錢讓買些肉帶回來。
為什麼張老頭突然大方了呢?
張老頭覺得總讓孫女拿錢買肉養一大家子羞得慌,但要是不讓她買肉,看她總饞肉又很心疼,只好囑咐兒子們少買一點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