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活像一隻將死之鳥,其聲幽幽,其鳴哀哀。
良久,方才從那種自憐自傷、自哀自嘆的情緒中擺脫出來,定了定神,方才看著張儉,嚴肅地問道:“朕常對章德太子寄予厚望,意欲將大漢交給他,他雖無長才,但足以守國。
可惜,上天無情,降大悲大痛,戲弄於朕?這幾年,朕深以為憂者,唯國家承統,社稷前途。雖聽眾臣之請,冊立皇太孫,然太孫畢竟年輕,又少經世務,朕心中始終不安。
張卿四十五年宦海,德高望重,洞察世事,這一年多觀察下來,以卿之見,朕選的這個皇太孫,如何?能否,承擔起大漢帝國的萬鈞重擔?”
皇帝以此事諮臣,可想而知對張儉的尊重,也可見劉文濟此時內心依舊存在的猶疑。而張儉聽了,態度更加謙卑謹慎了,仔細地思量過後,方才說出這麼一段話來:
“恕臣直言,如論聖明,太孫自遠不能與世祖、太宗、陛下相比,然持重守靜,能聽人言,克己奉公,便足以成為一仁明之君,可以守國。
世祖曾有一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今陛下勵精圖治二十餘載,大漢天下繁榮昌盛,開歷史之隆,已非後世之君所能企及。
太孫縱非開拓創舉之君,但蕭規曹隨,承祖宗之業,想來還是大有可為。而況,朝廷人才濟濟,只需善用人才,從諫如流,亦可無虞......”
張儉一番話,將劉文濟給說沉默了,但觀其表情,顯然並沒有真正說服他,劉文濟本不是一個能被輕易說服的人,何況如今,早已疑根深重。
但是,除了默默接受的,他又還有其他選擇嗎?畢竟,劉文濟已經不願意再折騰帝國朝廷了,他也折騰不動了。
良久,劉文濟方才抬首,滿口的慨嘆語氣:“但願,如卿所言吧......”
“聽說張卿致仕,年耄耋,猶能吃酒食肉,好生羨慕!”回了回神,劉文濟又強作歡笑,衝張儉發出邀請:“今日,就留宿宮中,陪朕對飲暢談......”
——————
建隆二十四年(1041)秋九月初三,大漢皇帝劉文濟駕崩於洛陽紫微城崇政殿,享年66歲,在位二十七年,廟號世宗,諡號承天隆運文武英明宣皇帝,葬於汝州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