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第2/2頁)
今夜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一幅字畫,以為他隨師姓唐,哪裡得知當年《討胡試檄》意氣風發的房觀彥。
今日之景與當年何其相似,一樣的群起而攻之,一樣的有一人為他申辯。
只是那日的是父親,今日的是殿下。
不過此事周承弋暫且無從得知,他只能懷著一腔心思安靜的站在一旁化身懵逼的猹,試圖把瓜吃明白。
房觀彥堅定的回上首,斷言道,「陛下,房觀彥是生養於蕭國沃土的子民,此生甘願庸碌無為,也絕不會做那通敵叛國不忠不義之事。」
「望陛下明鑑。」他字字鏗鏘。
皇帝垂眸喜怒不辨的瞧了他須臾,突然開口道,「當年朕問你的那個問題,你還是一樣的答案嗎?」
「是。」房觀彥抿了抿唇,聲音微啞帶著幾分艱澀,「草民生母有負於國,有負於君,有負於吾父,有負於這江山社稷,可唯獨於草民只有恩而無負矣。」
「天下諸君皆可厭棄之,唯獨草民不可。」他苦笑了一聲,又道,「若草民真罔顧人倫孝道做出那等割血還母之事,陛下與諸君只會看低我,怎容我在此放肆。」
周承弋聽到一半大概明白皇帝當年問的什麼話了,估計是同「割席」相關的問題。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尋常的難事便能叫恩愛夫妻離散,更莫說是弒君造反此種要殺頭的事情。房觀彥無辜受累,卻並未同生母割席,而是以選擇獨自承擔其責任,這種堅韌可見一斑。
其實非要說還有點傻。便是你只是嘴上說割席,他人也窺不到你內心所想,又何必如此固執呢。他不相信房觀彥這麼聰明會想不到,更是因此,周承弋才更覺佩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