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第2/3頁)
蕭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是毋庸置疑的。
1985年2月,即戴維營會談兩個月之後,柴契爾夫人再次出訪美國,並應邀在美國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了講話。這是自邱吉爾以來第一位英國首相獲此殊榮。柴契爾夫人還從倫敦帶來了一尊邱吉爾銅像,作為贈送給美國人民的一件禮物。這位&ldo;鐵娘子&rdo;記起1983年英國大選之後,她帶著144席絕對優勢的巨大戰果訪美時,美國人民曾把她視為繼溫斯頓&iddot;邱吉爾之後英國最偉大的首相。為此,她在美國接受了溫斯頓&iddot;邱吉爾基金會獎狀。該獎狀上寫道:&ldo;柴契爾夫人像溫斯頓&iddot;邱吉爾一樣,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和意志力著稱,是一個力挽狂瀾的巨人。&rdo;為此,她在近兩年之後,便向美國人民回贈了這尊邱吉爾銅像。
柴契爾夫人力求以自己的不倦努力,把英美&ldo;特殊關係&rdo;推上最高峰。她面對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以溫斯頓&iddot;邱吉爾繼承人的身份慷慨陳詞,表示大不列顛王國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她的講話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了24次之多。演講完畢,這位英國女首相又在英駐美大使館舉行晚宴,慶祝美國獨立戰爭後英美建交200週年。在宴會上,賓主共同為&ldo;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好&rdo;的英美關係祝酒、碰杯,觥籌交錯,氣氛熱烈。&ldo;鐵娘子&rdo;恭維里根總統說:
&ldo;我認為您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總統。&rdo;里根則禮度委蛇地回敬道:&ldo;您的領導藝術使我們大受啟發。&rdo;
二戰後的歷史表明,柴契爾首相的確繼承了邱吉爾的傳統,時刻不忘鞏固同美國的&ldo;特殊關係&rdo;。猶如邱吉爾之對羅斯福和杜魯門一樣,柴契爾夫人認為英美關係迥然有別於任何其他西方國家同美國的關係。在國際問題特別是在東西方關係的問題上,柴契爾夫人比西歐的任何一位領導人都更肆無忌憚地支援美國的立場。例如,美蘇歐洲中程飛彈的日內瓦會談到1983年底眼看就要破裂的緊要關頭,將部署美國中程飛彈的西歐盟國雖說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理事會&ldo;雙重協定&rdo;上簽了字,但到行將部署中導時卻顧慮重重。這時,柴契爾政府頭一個宣佈英國將在自己的領土上部署美國巡航飛彈。緊接著,蘇聯代表宣佈日內瓦會談無限期休會。
1985年4月,里根總統通知柴契爾夫人,他已經決定對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發動&ldo;懲罰性&rdo;突擊,要求允許駐紮在英國的美國f‐111轟炸機從該國基地起飛,前往的黎波里執行空襲任務,柴契爾夫人不顧眾多內閣成員的反對,也不怕得罪西歐盟國,悍然支援了美國的這一空中打擊行動。同年8月,英國與敘利亞斷絕了外交關係,柴契爾夫人要以此向全世界公開宣告,英美關係重於英國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1985年4月,里根總統訪問聯邦德國,日程中有一項是去埋有納粹黨衛軍軍人屍骨的位元堡墓地,一時西歐輿論大嘩,群情激憤,里根竟冒著西歐各界的抗議仍然在科爾總理的陪同下去了位元堡。柴契爾夫人與激惱的歐洲人不同,反應罕見的平靜,並對里根去位元堡的&ldo;動機&rdo;表示&ldo;讚賞&rdo;,因為這表明里根對&ldo;今後的世界和平與和解所抱有的強烈願望&rdo;。
一般說來,每當里根政府在西方盟國中遇到麻煩時,柴契爾夫人絕不火上加油,而是多方為里根辯解或開脫。
論者以為,里根總統是一位不瞭解西歐行情的美國總統,他多次挫傷了西歐人的感情。例如,里根在提出&ldo;戰略防禦倡議&rdo;(sdi)之後,曾以很大力氣爭取西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