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幻由人生,老僧何能解?”

“幻由人生”可以說是聊齋的藝術哲學,只要你執著地追求,熱切地盼望,你所希冀的一切,就可以在你面前出現。《嬰寧》寫王子服在郊外遇到風華絕代的捻花少女,回家後日夜想念,直到病倒。他的表兄吳生為了給他治病,騙他說已經查到捻花女的下落:“已得之矣,我以為誰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雖內戚有婚姻之嫌,實告之,無不諧者。”王子服高興得很,再問:她住在什麼地方?吳生又信口胡謅:“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餘里。”吳生不過對王子服虛與委蛇。按說,照他這番鬼話找,準是海底撈月,鏡中尋花。可是不然,王子服向西南方向尋訪時,果然在只有鳥道的山中見到了他日夜思念的少女嬰寧,而嬰寧還果然是他的表妹,他們最後打破了內戚之嫌結了婚。

在六朝志怪小說家筆下,神仙存在於天界、海底、深山,僅僅《搜神記》裡就有:海神,水神,湖神,陰司神,泰山神,廬山神,趙公明,織女,丁姑,灶神,蠶神。前人仙界故事很樂於表達人類對高高在上的神仙的嚮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聊齋卻用“幻由人生”的哲學,“處置”這些約定俗成的神仙,對傳說的不拘一格、不拘一類的各種神仙,都按自己的需要,採取“拿來主義”,派上各種各樣的用場,觀音菩薩在《菱角》中的特殊作用就是代表。

第3節:豐子愷繪蒲松齡像

豐子愷繪蒲松齡像

蒲松齡自認為他做個進士綽綽有餘,只是缺少舉人這個環節,他始終通不過的,正是舉人考試。《聊齋志異》反映出強烈的“舉人”情結。《王子安》對秀才考舉人加了七個極其生動精彩的比喻:“秀才入闈,有七似焉:初入時,白足提籃,似丐。唱名時,官呵隸罵,似囚。其歸號舍也,孔孔伸頭,房房露腳,似秋末之冷蜂。其出闈場也,神情惝怳,天地異色,似出籠之病鳥。迨望報也,草木皆驚,夢想亦幻。時作一得志想,則頃刻而樓閣俱成;作一失志想,則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際行坐難安,則似被縶之猱。忽然而飛騎傳人,報條無我,此時神色猝變,嗒然若死,則似餌毒之蠅,弄之亦不覺也。初失志,心灰意敗,大罵司衡無目,筆墨無靈,勢必舉案頭物而盡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濁流。從此披髮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我者,定當操戈逐之。無何,日漸遠,氣漸平,技又漸癢;遂似破卵之鳩,只得銜木營巢,從新另抱矣。如此情況,當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觀者視之,其可笑孰甚焉?”┬米┬花┬書┬庫┬ http://www。7mihua。com

“七似”對秀才入闈的精彩概括,沒有切身體會絕對寫不出來。蒲松齡在科舉路上拼搏了幾十年,折磨了幾十年,終於明白:“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於聖明。”

現在看來,蒲松齡的苦惱實在可笑、可憐、可悲。中國古代舉人數以萬計,世界級短篇小說大師有幾個?但正是蒲松齡的可憐可悲可笑,成就了中國小說史上如《葉生》、《王子安》、《司文郎》、《賈奉雉》等多篇精彩小說。因為蒲松齡對科舉制度有深刻認識,《聊齋志異》是較早的集中揭露科舉制度弊端和危害的作品。

蒲松齡貢生像

蒲松齡19歲成秀才,72歲成為貢生,相當於舉人副榜。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所謂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廩生做夠年頭,挨號排到了,帶安慰賽的意思。做了貢生,理論上可以做官,蒲松齡得了個“候選儒學訓導”虛銜。“儒學訓導”是哪級官?不是官,也沒有品,算個小吏。封建社會有各級官學,國子監,府學,最低的是縣學。縣學正教官叫“教諭”,需要舉人出身;副教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極品畫骨師

極品畫骨師

抵制日貨
遊戲 完結 215萬字
天穹弒

天穹弒

這就是結局
遊戲 完結 164萬字
庶妃毒寵

庶妃毒寵

冥王
遊戲 完結 13萬字
千金帝姬

千金帝姬

蝴蝶的出走
遊戲 完結 66萬字
槍臨萬界

槍臨萬界

京文
遊戲 完結 204萬字
總有刁民要害朕

總有刁民要害朕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
遊戲 完結 3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