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斤七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根據李承乾的觀察,這些文人隱隱約約分為四波。
國子監肯定是其中一波,只是竟然不是人數最多的一波。
“他們分別都是哪的人啊?”李承乾目光示意另外三波人,出聲問道。
“祖父哪裡知道他們是誰。”李淵舒展著身體,懶洋洋道。
李承乾朝著李淵禮貌的笑了笑,而後轉頭面無表情的盯著李泰。
自知慢了一步的李泰連忙接話道:“我知道我知道。”
“靠前半部分偏左的那一方是咱們國子監的監生們,偏右的那一方,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方是來自長安城內的文人。”
“稍微後面一點的,左側是來自咸陽城的文人,右側是來自高陵城的文人。”
咸陽、高陵這兩座城池是距離長安較近的大城了,顯然都是被李世民突然搞大的中秋詩會吸引而來。
李承乾瞭然,笑問道:“他們可有什麼種子選手?”
“咦?兄長,何為種子懸手?”正吃著果脯的長樂抬頭問道。
李承乾看了眼嘴巴鼓鼓的長樂,忍不住揉了揉她腦袋,解釋道:“大概意思就是他們其中比較厲害的人物。”
長樂聽完答案,下一刻便不樂意的挪開腦袋。
李泰則是興奮道:“大兄,當然有啊,民間早有好事者大概統計了這次文會的參賽文人,還喊出了四大才子的口號。”
李承乾挑了挑眉,示意繼續。
李泰喝了口水,接著道:
“其一名為王寧,屬於長安城的文人,來自太原王家,在儒林中頗有名聲。”
“其二名為盧照鄰,出身范陽盧氏北祖那一脈,因其身體似乎有恙,常年定局在咸陽城中,又跟隨文學大儒曹憲學習,名氣極大。”
“其三名為崔鶴,他原本是博陵崔氏子弟,近日在高陵遊離,聽聞詩會便帶著一群高陵城的文人前來,勉強算是高陵城的人吧。”
“當然,還有些名聲不顯,但也有一定實力的文人,不過這一批數量要多上不少,泰就不一一介紹了。”
李泰剛說完,斜躺著的李淵就好奇道:“孫啊,你不是說有四大才子麼,怎麼才說了三人?”
李淵這個問題,讓場面頓時安靜了下來。
李承乾與長樂都以為李泰會非常炫耀的講最後一人就是他自己,但左等右等等了半天也不見李泰開口。
最終,還是長樂出聲答道:“祖父,最後一人就是青雀兄長呀。”
“哦哦哦哈哈,倒是祖父忘記了面前坐著的可是七夕詩王呢。”
李淵愣了愣,頓時大笑起來。
李承乾也跟著笑了笑,只是心思卻在這三大才子身上。
太原王家,范陽盧氏,博陵崔氏。
這五姓七望,當真是名不虛傳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