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校等等。
其中經濟改革提倡以工商立國,實現富國養民,鼓勵創辦民辦企業;軍事改革則要求改用西洋軍事訓練方法,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考試停試弓箭騎劍而改試槍炮。
這些措施與晚清洋務運動差相彷彿,或還勉強被保守派接受,但其政治改革和文教改革卻顯然步子邁得太快,觸痛了保守派的神經。
在政治改革方面,光緒帝下詔開放言路,允許報紙指陳利弊,又詔令各院部官吏、普羅大眾都可以上書條陳意見。這也是封建制度的常見改革措施,慈禧太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
但他提出精減機構、任用新人時,捅了馬蜂窩。
主管後宮事務的詹事府、主管內外奏章的通政司等六個衙門被撤銷,其他各省院部也要精減編制,這些被裁撤、精簡出來的人員怎麼安排?
光緒帝和康有為顯然沒有考慮善後問題。他們不僅沒有考慮,反而大肆任命維新派成員進入中樞參與新政,如譚嗣同等人就被任命為軍機衙門的秘書。
文教改革方面,光緒帝批准成立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由中央政府直接創辦的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同時詔令廢除八股及科舉考試,將所有書院、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為破除封建迷信,遍佈全國城鄉的祠堂、廟宇也將全部改成新式學堂。
這些舉措迅速激化了新舊兩派的矛盾。保守派拿廢八股及科考說事,指斥維新派搖惑人心,招誘黨羽,混淆國是。康有為則組織維新派御史宋伯魯、楊深秀等人予以反擊,表示這些新政都得到了光緒帝的同意。
他或許把自己當成了不足畏、不足恤、不足法的王安石,把光緒帝當成了宋神宗。然而他忘記了最關鍵的一點,就算光緒帝變法的決心遠超宋神宗,但在風景宜人的頤和園中,還盤踞著一個看似老態龍鍾的西太后。
戊戌變法僅僅啟動五天,慈禧太后迫使光緒帝連下三道諭旨,一舉控制了朝廷人事任免權和京津地區的軍政大權。
朝廷內部紛紛擾擾,有人跪請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有人奏請誅殺康有為、梁啟超,甚至有流言要廢光緒而另立新帝。光緒帝意識到變法將有變故,頒密詔給楊銳說朕的皇位可能不保,何況其它?叮囑維新派要制定良策,推進變法。
風聲鶴唳之下,維新派不僅沒有制定出好的策略,反而慌不擇路地下了一個昏招。他們在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唆使下,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到中國訪問,紛紛上書請求重用這個日本人,提議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選拔通達時務者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務。
所謂中英美日四國合邦,說得好聽點,是與虎謀皮,把中國的軍事、財稅、外交大權統統交給外國人大理,說得難聽點,是賣國求榮。
但維新派茫然不知,紛紛勸諫光緒帝早定大計,不要嫌棄合邦之名不好聽。
對此我無話可說,真是一群愚昧無知的蠢貨。
就連保守派官員都意識到此事大大不妥,他們密奏慈禧太后,說如果起用伊藤博文,相當於將中國拱手讓人。
慈禧太后這才離開頤和園,返回紫禁城重新訓政。她將光緒帝軟禁在瀛臺,結束了戊戌變法。
傻乎乎的康有為連忙找到李提摩太和伊藤博文,請求他們去遊說慈禧太后,結果人家壓根不接茬。康有為悲哀地發現被別人當槍使了,與梁啟超連夜離開北京,渡海出走日本。然而,在清廷的交涉下,日本人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康有為,不准他留日居住,將他趕去了加拿大。
維新派八人被捕入獄。其中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在北京菜市口當街斬首,史稱戊戌六君子。徐致靖被處無期徒刑永遠監禁,張蔭桓被髮配新疆。
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