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發動了第一次大沽口之戰。
就在駐守各炮臺的清軍奮起還擊時,直隸總督譚廷襄卻率先棄守逃跑。英法聯軍順勢入侵天津城郊,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其中主要內容是允許公使常駐北京;增開十處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內地遊歷、通商;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往來;對英賠款銀四百萬兩,對法賠款銀二百萬兩。
俄、美兩國公使也以調停人身份,與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其中,中俄《天津條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定明邊界”,為日後侵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清政府在一次次交涉無條件讓步,沒有底線地順從侵略者的意志,這讓英法政府發現清帝國已只是一隻老掉牙的老虎。他們決定再次挑起戰爭,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這意味著,滿目瘡痍的中國國土將遭受更大傷害。
1859年6月,英法聯軍再次兵進天津,發動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他們這一次的對手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具有蒙古黃金家族血統。他是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第十一代扎薩克多羅郡王,被道光帝賞戴三眼花翎。
太平軍起義後,他在兩年之中歷經大小數百戰,先後殲滅太平天國名將林鳳祥、李開芳,獲咸豐帝欽賜朝珠及四團龍補服。從此與曾國藩齊名,並稱為“南曾北僧”。
在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後,僧格林沁奉命赴天津督辦軍務。他在天津至山海關一帶海口部署炮臺,訓練兵勇,嚴陣以待。
6月25日下午3時,英法聯軍十二艘軍艦進攻大沽炮臺。僧格林沁率全體將士奮勇殺敵,指揮“各營大小炮位環轟迭擊”。經過一晝夜激戰,擊沉四艘英法聯軍炮艇,使六艘炮艦失去作戰能力,致敵傷亡四百餘人,繳獲三隻舢板船,四十一支洋槍及眾多軍用物資,迫使英法聯軍撤退。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副將龍汝元英勇殉職。
這是鴉片戰爭以來,滿清軍隊對外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事實證明,只要我們中國人強硬起來,就沒有打不退的侵略者。
1860年2月,一萬五千餘英軍聯合七千餘法軍登陸浙江舟山,先後攻佔大連灣和煙臺,封鎖渤海灣,隨後由北塘登陸進佔天津。
在新任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清軍英勇抗擊侵略者。只可惜,中國人沒有慫,清朝統治者卻先慫了。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於是兵敗如山倒。
侵略軍長驅直入佔領天津,攻陷通州,與清軍在八里橋展開決戰。
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去二十多年,清軍依然還是騎兵、弓箭和長矛,向著英法聯軍的槍炮陣地發起一輪又一輪自殺式衝鋒。最終以三萬清軍全軍覆滅,換來英軍死兩人傷二十九人,法軍死三人傷十八人。
清軍不是沒有火器,但是他們既沒有裝備,也不會使用。就在他們被割麥子一樣一波波倒下去的時候,咸豐帝以北狩為名攜皇后、懿貴妃倉惶離京逃到了熱河避暑山莊。
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遭到太監任亮率領的二十多個太監拼死抵抗。國家危亡之際,竟然只剩宦官死守國門。
翌日凌晨,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開始了瘋狂的掠奪,圓明園內無數珍寶、書籍、字畫、御用服物被搜括一空。他們搶完了所有能搬走的東西后火燒圓明園。
大火連續燒了三天三夜,三百多名太監、宮女葬身火海。而中外建築史上的奇蹟圓明園,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
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瘋狂燒殺搶掠五十餘天,除圓明園外,京郊皇家園林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暢春園等均被燒燬。
這些強盜以焚燬紫禁城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欣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