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兇。
這句爻辭告訴我們的,是防微杜漸的道理。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即使表面上沒有過錯,我們也要嚴加防範。如果對小過小錯聽之任之,遲早會產生大傷害。
在晚清安徽、河南一帶,有許多失去土地的流民遊走江湖。他們捏紙條淋上火油做成捻子,然後點燃捻子當眾賣藝,或作法為人驅疾避災以謀生。
隨著荒年欠收,流浪江湖的捻民人數越來越多。他們有的膽子小,規規矩矩向鄉民募集香油錢用來購買油捻紙,有的膽子大,透過恐嚇、勒索等強盜行徑獲取錢財。
清朝地方政府鄙夷地稱之為捻匪。他們雖然一直嚴禁結捻,但由於捻匪是零星的武裝活動,所以並未加以重視,始終沒有把它視為大患,聽任他們成群結隊,逐步由分散零星的鬥爭趨向聯合。
1851年,捻軍在河南南陽、南召、唐縣等地聚眾起事。第二年皖北大旱,亳州人張洛行集結萬人,在安徽亳州雉河集歃血為盟,起義抗清,號稱十八鋪聚義。
清政府終於醒過神來,派兵部侍郎周天爵前來招降張洛行,未果。
此時,太平軍連戰連捷聲勢浩大,捻軍紛紛揭竿響應。1855年,黃河大決口,致使山東南部、安徽和江蘇北部出現大批災民,他們紛紛加入捻軍,共同推舉張洛行為大漢明命王,建立大漢政權。
清政府再次遣使招安,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捻軍制定《行軍條例》十九條,建立黃、白、藍、黑、紅五旗軍制,其中總黃旗主由張洛行兼任,五總旗下設大旗、小旗,算是有了統一的組織和領導。捻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各旗間互不歸屬,內部集團林立,先天形成了分散、落後的頑疾。
張洛行在攻下河南固始縣的商業重鎮三河尖後,被洪秀全封為太平天國沃王,以“聽封不聽調”的姿態與太平軍後起之秀陳玉成展開軍事合作。
就在清政府被太平天國和捻軍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1856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對華貿易額未達預期,且逐年下降;第二個是中國排外情緒強烈,排外活動時有發生。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對華貿易額一度增加到每年接近二百四十萬英鎊,隨後逐漸次下降,到1854年,貿易總額下跌了幾乎三分之一。
這讓英國人大為鬱悶。
當時英國每年要向印度銷售九百萬英鎊的貨物。中國人口幾乎是印度的三倍,實際商品額卻不到印度的四分之一。英國人經過調查研究後發現,中國人的錢大部分被他們的鴉片賺走了,因此缺少購買其他商品的能力,且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也有一定抵制作用。
英國人不可能放棄對中國的鴉片貿易,於是決定想辦法迫使中國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進一步開放市場。
他們曾試圖與太平天國達成共識,瓜分中國領土,被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洪秀全果斷拒絕,於是繼續向清政府施加壓力。
1856年10月,英軍隨便找了一個藉口展開軍事行動,迅速佔據虎門各炮臺,隨後炮轟廣州城,攻入城內。
第二年,英國向中國增兵準備擴大戰果,法國也以“馬神甫事件”派出遠征軍來到中國。
這個叫馬賴的法國神甫在廣西西林縣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結貪官土豪,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激起民憤。新任西林知縣張鳴鳳是個正直官員,根據村民控告調查屬實後,將馬賴等二十六逮捕歸案,依法判處馬賴死刑。法國人以這件事為藉口挑起侵華戰爭。
英法聯軍五千六百餘人在珠江口集結,趁清政府正在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集結軍艦北上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