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第2/3頁)
吳強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代又比較久遠,所以現在的研究只能處於猜測階段。可以說,哪一種說法都能說,但哪一種說法也站不住腳。&rdo;對黔中&ldo;紅崖天書&rdo;的釋讀和判定只能留待後人去完成了。
蘭陵狂生《全瓶梅》作者之謎
有人形容明朝奇書《金瓶梅》&ldo;渾身是謎&rdo;,雖然略有誇張,卻也不失貼切。單以《金瓶梅》的作者來說,就曾經有很多人做過專門的考證,但到目前為止,林林總總不下三十餘種說法,儘管每一種說法都看似有根有據,言之鑿鑿,但總是留有一些疑惑之處,因此直到今天仍難有定論。
《金瓶梅》是明朝時出現的一部奇書,其生動的描述向讀者展示出了一幅恢弘的明朝市井生活畫卷,具有很高的文學與史學價值。在通行的版本上,其作者署名都為&ldo;蘭陵笑笑生&rdo;。數百年來,為了考證這個&ldo;蘭陵笑笑生&rdo;究竟是誰,學者們花盡心思,提出了很多假設,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類觀點:
一是&ldo;大名士&rdo;說。這一說法的始作俑者為明朝文人沈德符,他在《萬曆野獲編》中說:&ldo;聞此為嘉靖間大名士手筆。&rdo;到了清初,有人提出所謂大名士就是當時的著名文人王世貞。後來又陸續出現了大名士為李漁、趙南星、李開先、湯顯祖、馮惟敏、賈三近、屠隆、謝榛、李先芳、王稚登等人的諸說,雖然各有說法,但都可以被歸入這一類。
可以說,關於大名士作《金瓶梅》的說法起源是比較早的,也一直延續至今。但對於這一類說法,已經有人給予了反駁。他們認為洋洋百回的《金瓶梅》,雖然表現了作者卓越的語言組織才能,但書中大量抄錄了前人甚至同代人的詞曲、雜劇、傳奇、說唱等,這種明顯的抄襲和拼湊不大可能是&ldo;大名士&rdo;所為。而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就一再說:&ldo;書畫可臨摹,文至臨摹則醜矣。&rdo;&ldo;剽竊、模擬,詩之大病。&rdo;另外,《金瓶梅》在傳抄過程中難免有少量前後脫節、錯漏等現象發生,但全書結構內容上的不連貫、重出和有些描寫上的粗糙,很難說都是傳抄之誤。而上述的任何一個&ldo;大名士&rdo;,都不可能在寫作過程中出現如此敗筆。更有甚者,《金瓶梅》中夾雜了大量的記音字、借音字(即別字),甚至一些常用的字也用借音字來代替。例如&ldo;可不交人笑花死了&rdo;中的&ldo;交&rdo;、&ldo;花&rdo;,&ldo;殺人不斬眼&rdo;的&ldo;斬&rdo;等等。試想,一個&ldo;大名士&rdo;的筆下怎麼可能出現這麼多的別字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