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狼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初九,蓄謀已久的安祿山以討伐奸相楊國忠為名,集結所部兵力十五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悍然於范陽起兵。

十五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呢?

安祿山執掌范陽(治幽州,今北京境)、河東(駐太原)、平盧(駐營州,今遼寧朝陽)三節度,駐防範圍涵蓋今遼東、河北、山西大部,掌控精兵近十九萬,十五萬人已是他能拿得出手的全部家當。其餘兵力則分別交由將領賈循、呂知誨、高秀巖戍守范陽、營州、大同。

十一月初十,天色剛剛破曉,趁夜趕來的各路大軍已經在薊城以南完成集結。安祿山親臨檢閱,號令全軍:“有敢於首鼠兩端、蠱惑人心者,誅滅三族”。隨即揮師南下。

安祿山乘坐鐵製的車輛居中排程,身經百戰、裝備精良的步兵、騎兵在各自將領的指揮下,組成行軍隊形有序前行。但見馬蹄聲聲、鐵甲凜凜,鼓角爭鳴、煙塵浩蕩,激揚千里之外。

盛世下的大唐承平已久,人們過慣了和平日子,幾代人未曾見識過戰場廝殺。猛然間聽聞范陽起兵,無不驚駭莫名。

河北道位於安祿山管區,沿途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各地太守、縣令或者大開城門迎接,或者棄城逃匿,或被俘獲處死,沒有一城一地敢於稍做抵抗。

因河東副使兼太原留守楊光翽是朝廷所派,與自己不是一條心,安祿山提前指派將領何千年、高邀率二十名騎兵,以進獻射手為名,乘坐驛車大搖大擺趕赴太原,將出城迎接的楊光翽劫持而去。

起兵當天,太原、東受降城(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分別派人奏報朝廷,安祿山已反。正與楊貴妃躲在華清宮(距西安三十公里)享樂的玄宗不信,仍然以為是朝中那些與安祿山作對的人在蓄意構陷。

直至十一月十五日,安祿山兵變的第五天,玄宗在各地不斷傳來的急報中,方才確認安祿山確實反了。

此時此刻,他的內心百味交陳,那個讓他認為忠心耿耿的名將,讓他親自為其修建府邸的寵臣,讓他視若義子乾兒、能帶給他快樂的憨胖子,就這麼說反就反了!大唐建國一百三十多年,邊將起兵作亂還是有史以來第一回!

他在傷心、憤怒、後悔之餘,又摻雜著些許焦慮,他很清楚參與叛亂的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他們個個都是刀頭舔血的百戰精銳,見慣了血雨腥風的虎狼之師,就憑內地這些從未打過仗的擺設,哪裡抵擋的住!

有些茫然的玄宗讓人召集宰相商議,一眼就看到了面帶喜色,得意洋洋的楊國忠。

楊國忠身為宰相,國家有難為什麼會是這副德行!還不是自當上宰相那天開起,他就不斷嘮叨安祿山必反,玄宗一直置若罔聞。這倒不是他楊國忠有多麼清醒的頭腦,而是出於他與安祿山的不和。

現在安祿山反了,足以證明他楊國忠一心為國的情懷!

看著玄宗略顯緊張的表情,楊國忠鎮定自若的說:“聖上您無需擔憂,造反的只是安祿山一人而已,他手下那些將士肯定都不情願。估計用不了十天,此賊首級一定送到長安。”

玄宗滿臉愁雲瞬間消散,眾位大臣卻是個個相顧失色。平心而論,造反並不可怕,大唐國力豐盛,精兵猛將並不只是安祿山一家,重視起來未必沒有轉圜的空間。可怕的是時局已經到了這步田地,皇帝與宰相仍然如此糊塗,盲目樂觀。

緩過勁來的玄宗開始作出部署,任命特進畢思深前往東都洛陽坐鎮,金吾將軍程千里趕赴河東,各自招募軍隊組織防線,將安祿山攔阻於關中以外。

十一月十六日,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

封常清此行並非有意而為,純屬年度拜會而已。大概是天意如此吧,偏偏讓他趕上了安祿山作亂。

有了這位剛剛擊破大勃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簡單2023
關於開局明末戰場,首秀三連殺: 滿朝斥謾誓滅胡,天軍浩浩出邊隅!經天緯地何足道?薩爾滸下血一湖。我,王九;穿越大軍最普通的一員,也是明末戰場上最不起眼的一名小兵。歷史家筆下的明末是殘敗的,可史書涼薄,載不了千萬人吾往矣的風骨。我真實身處明末,投身戰場,它便是我的國,它就是我的家。大明江山風光豔麗是真;好勇鬥狠,人命如草是真;將士熱血灑江河是真。“可王九無悔,大明有我,亦快哉!”
歷史 連載 218萬字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水中墨印
關於關於我在崩壞三的離譜生活: 我叫洛塵,我穿越了。沒錯,本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休伯利安甲板清潔工而已。但為什麼我會穿到崩壞三的世界裡啊!雖然能和熟悉的她們一起生活,但這真的是我認識的崩壞三嗎?怎麼這麼離譜啊喂!
歷史 連載 1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