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心底無私天地寬 (第1/4頁)
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這一章,我也翻閱了部分譯文資料,也看了一些磚家的點評和譯文。基本上大同小異,人家是權威磚家,翻譯的譯文,也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和他們不是一個知識層面,我有我自己的理解,但我不知道我所理解的是不是也和一部分人的想法一樣。
《對〈道德經〉第七章的新解》
老子在《道德經》第七章中提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通常的理解是在闡述天地長久的原因在於其不為自己而生存。然而,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許老子在此處的“天長地久”並不僅僅是指單純的天地存在之久遠。此處的‘長’和‘久’都是一個概念,以老子的高明和智慧,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所以他是另有意思的。
我認為,這裡的“天長地久”可以理解為老子對其前幾章所闡述的道理、初心、格局和思想能否長久地傳承下去的一種思考與期許。老子在前幾章中傾吐了諸多深刻的智慧,如關於道的闡釋、有無相生的辯證關係等。他或許在憂慮這些寶貴的智慧以後能不能發揚光大,能傳習多久,又能被多少人真正領悟。
老子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類思想的天空。但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智慧能否持續閃耀,取決於後人的傳承與踐行。如果後人能夠用心去體會老子的道理,將其融入生活、讓人都變得更加善良,治理社會和大眾、使其變的更加和諧,自我修身,讓自己更有修養和道德,等各個方面,那麼這些智慧就有可能如天長地久一般,持續地影響著世世代代。如果老子給後人留下來的這些智慧結晶將來被某些什麼狗屁學者,磚家叫獸給篡改了,並且改的失去了原來的意思,老子要是在天有靈知道了得多氣憤啊!還說什麼天地長長久久,我只想說去你丫的吧,那還用你說。
當我們以這樣的視角去解讀《道德經》第七章時,便能感受到老子那份深沉的責任感和對人類未來的關切。他不僅僅是在講述天地的奧秘,更是在為人類的精神和思想傳承而費盡心機。他希望自己所留下的智慧能夠像天地一樣長久,為後人指引方向,幫助人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力量。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並傳承老子的智慧,才能讓這份寶貴的遺產在時間的磨礪中愈發熠熠生輝。
第二句: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本應該是這麼斷句的,不知道讓哪個孫子給人家老子把標點符號加錯位置了,我感覺也有可能是為了他自己的私心。自認為很了不起。就顯著它有文化。標點符號加錯了位置,意思完全變啦。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個意思大概就是: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通常的理解是在闡述天地長久的原因在於其不為自己而生存。這一章老子以天地的長久存在為喻,闡述了一個道理。天地不為自己而生存,沒有自私的意圖,卻能夠長久存在。聖人效仿天地,具有無私的品德。他們在做事時不爭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反而能夠得到眾人的擁戴,領先於眾人;他們不把自己的生命看得過於重要,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反而能夠更好地保全自己。這裡的“無私”並非毫無個人追求,而是不自私自利,不為了個人的私慾而損害他人或整體的利益。最終,這種看似無私的行為,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成就自己的價值或目標。這樣解釋合理。能這樣解釋的學者絕對有修養和領悟。我估計不可能是磚家叫獸。
如果這樣解釋,那後邊的一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