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德經》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註解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為主指主動進攻、進犯敵人;為客指被動退守、不得已而應敵。意即不敢主動挑起戰爭,而寧願處於守勢。
行無行:前一個“行”指行列、陣勢,後一個“行”是說擺陣勢。意思是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
攘無臂:攘指奮臂,即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形容不輕易動武。
扔無敵:扔是面臨、面對之意,指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體現不把對方視為絕對的敵人,不盲目對抗。
執無兵:兵指兵器,意為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持,表明不輕易動用武力。
寶:指老子的三寶,即慈愛、儉約、不敢為天下先。
抗兵相若:抗指匹敵,相若即相當,意為敵對雙方兵力相當。
哀:可理解為悲憤、哀痛,也有閔、慈的意思,指因正義或慈愛而戰,並非為侵略或私利。
寓意
軍事方面:體現了老子以退為進、以守取勝的軍事思想,認為戰爭應是不得已而為之,反對主動侵略和輕敵。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抱著悲憤、正義之心的一方更易獲勝,如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防守方往往因正義在身、同仇敵愾而更有戰鬥力。
處世方面:告誡人們為人處世要謙退、低調,不可驕傲輕敵、主動挑釁。比如在商業競爭中,過於激進、輕視對手的企業可能會因盲目行動而失敗,而保持謙遜、謹慎,充分重視對手的企業,更能做好準備,應對挑戰。
道德層面:強調了慈愛、悲憫等道德品質的重要性。懷有慈愛之心的人或群體,在面對衝突時,更能獲得他人的支援和幫助,更符合道德準則,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我的解釋:
第一句:
(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 )
這一句什麼意思呢?
首先看,“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字面意思
“行無行”:第一個“行”可理解為行軍、行動,第二個“行”指行列、陣勢。意為雖然在行動卻沒有固定的行陣。
“攘無臂”:“攘”是揮的意思,雖然想要揮動卻沒有臂膀。
“扔無敵”:“扔”有對抗之意,指雖然要對抗卻好像沒有敵人可對。
“執無兵”:“執”是持、拿,“兵”指兵器,意思是,雖然要拿武器卻沒有兵器。
深層含義
軍事層面:體現了老子的軍事思想,他認為真正高明的軍事行動,不是靠表面的陣勢、武力對抗來取勝,而是要善於運用無形的力量,以柔克剛,不與敵人正面硬拼,透過出其不意等策略來達到目的。
哲學層面:反映了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理念。在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時,不刻意去彰顯力量、不強行去爭,順應自然規律,以一種看似“無為”的狀態,卻能實現“無不為”的效果,讓事物按照其自身的規律發展,從而達到最佳的解決方式。
為人處世層面:啟示人們在生活中不要過於彰顯自己的鋒芒,不要總是處於爭鬥的狀態,要以一種平和、低調、包容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和事物,以無形的智慧和品德去影響和感化周圍的人,這樣往往能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