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德經》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為士者,不武;
善戰者,不怒;
善勝敵者,不與;
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大概意思
善為士者,不武:善於做將帥的人,不崇尚武力。真正有智慧的將帥不會單純依靠武力來解決問題,而是以道為根本,注重德行和謀略。
善戰者,不怒:善於打仗的人,不會輕易被敵人激怒。在戰爭中,保持冷靜和理智才能準確判斷局勢,制定出正確的戰略戰術,不被情緒左右。
善勝敵者,不與:善於戰勝敵人的人,不會與敵人正面爭鬥。強調要透過巧妙的策略和方法,不與敵人在正面直接衝突消耗,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人,對人謙下。領導者只有以謙虛的態度對待他人,才能贏得人心,使人才為自己所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是謂不爭之德:這就叫做不爭的德行。不武、不怒、不與、為之下,都體現了一種不與人爭的高尚品德,這種品德是符合道的。
是謂用人之力:這叫做善於使用人的力量。能夠做到不武、不怒、不與、為之下,就能調動他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凝聚眾人的力量。
是謂配天古之極:這叫做配合自然之道,是古代德的標準。這種不爭之德和用人之力的做法,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是自古以來最高的道德準則。
最新版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原文為: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善為士者不武:
所隱喻的意思:
個人修養層面:隱喻著真正有修養和智慧的人,不會依靠武力或強硬手段來彰顯自己。他們明白武力只能解決一時問題,而以溫和、謙遜、包容的態度對待他人,更能贏得尊重與信任,實現內心的平和與安寧,是一種更高境界的修為。
社會治理層面:對管理者或領導者而言,意味著善於治理的人不會單純依靠武力或強制手段來管理社會。苛政和暴力鎮壓可能帶來一時的服從,但無法贏得民心,難以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只有以“德”服人,推行仁政,關注民眾的需求,才能使社會和諧穩定。
軍事戰略層面:在軍事領域,隱喻著優秀的將領不崇尚武力,不盲目發動戰爭。戰爭是不得已的手段,過度依賴武力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損失。真正的軍事家會運用智慧和謀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追求“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和平的嚮往。
善戰者不怒:
所隱喻的意思:
情緒管理層面
隱喻著真正善於應對各種情況的人,不會被情緒左右。憤怒往往會使人失去理智,導致判斷失誤。在生活中,面臨挑戰或衝突時,保持冷靜和理智才能更好地分析問題、做出正確決策,如同善戰者不會因敵人的挑釁而憤怒衝動,從而陷入敵人的圈套。
競爭策略層面
在競爭環境中,隱喻著優秀的競爭者不會輕易被對手的行為激怒而亂了分寸。比如在商業競爭中,面對對手的惡意競爭或挑釁,保持平和心態,不被情緒牽著走,才能冷靜地制定和執行策略,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以更智慧的方式戰勝對手。
人際交往層面
在與人交往中,意味著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人不會輕易發怒。憤怒可能會破壞關係,引發衝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他人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