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身後又得冊贈荊州大都督,喪禮備極哀榮。
父親入土之後,三兄弟難得相聚,不免便言及天下大勢。
楊廣年前西巡河右,曾經來到燕支山,當時高昌王曲伯雅、伊吾吐屯設,以及西域二十七國使者,皆迎謁道左。
皇帝龍心大悅,詔命凡有西域官民入朝覲謁,所經郡縣均須負責接待。
楊廣只為誇示大隋之富強,豈顧得西域、東都之間,諸郡縣送往迎來,揮霍靡費,竟至於民不聊生。
不久,楊廣再幸江都。
其後永濟渠鑿成,皇帝由江都北上,經運河直驅涿郡。
當時黃河中、下游大水為患,漂沒三十餘郡,庶民相賣為奴婢。
楊廣並不理會,仍然下詔征伐高麗。
高麗曾在曹魏、西晉之際,兩度為華夏大軍所敗。
然而中土南北分裂以來,戰亂達數百年之久,無暇對外。
高麗乃趁機坐大,至此已經歷百年承平歲月。
當年高麗國主高元不肯應楊廣之召,入朝覲謁,本是仗恃國富兵強,無所懼於大隋。
既知強鄰大隋好戰,高麗早已秣馬厲兵,增修守備,嚴佈防御,以待隋軍。
如今隋軍長途跋涉而來,遭遇頑強抵抗,久攻不克。
楊廣見軍士傷亡逾半,疲弊勞頓,士氣全無,只得退師。
還朝之後,皇帝自然將那敗績的朝臣或斬或廢,惟有他大隋天子一人,是永無瑕疵謬誤的!
此時李客師已歷任軍職,多所見聞,對兩位兄長說道:“遼東之地苦寒,秋、冬兩季冰封雪埋,夏季又有潦雨,均不利於行軍作戰。若欲攻佔那高句驪,只有趁凍期已過、霪雨未及的巳、午兩月。而且須得速戰速決,數攻不能取勝,便得及時撤兵。否則雨季一起,泥濘難行,連退師都備極艱困。若遭追擊,則後果更不堪設想。”
“高句驪”乃是古稱,魏晉之後,才漸簡稱為高麗。
李藥王聞言,讚道:“不想你離家不過數年,竟已通達行軍用兵之道,能夠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爹爹泉下有知,必也欣慰。”
大業九年暮春,楊廣再度御駕親征,麾軍直指高麗。
此時隋帝國境內,因為皇帝的奢侈放蕩,士庶徭役繁重,民生凍餒,早已是怨聲載道。
前此為出征高麗,調兵集餉,攪得全國騷動。
結果傷亡累累,敗績而還。
人民對於朝廷之施政,已然信心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