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藥師被人說中心事,當下默然。
他能忘卻足傷,然而如何能忘懷出岫?
李藥王在旁,聽那孫思邈議論病源,見解精闢,料事如神,大為欽佩,不禁嘆道:“我雖名喚藥王,閣下才不愧是真正的藥王!”
孫思邈趕緊謙謝,但仍諄諄叮囑李藥師莫再執著於傷心往事,當以療傷為意。
李藥師唯唯應諾,然而在座三人卻都明白,說者容易,若真要他忘卻往事,專意療傷,實是難上加難。
旬日之後,李藥師假期屆滿,單騎返回東都,出塵則留在三原侍奉椿庭。
他李氏祖墳、家廟均在三原,出塵參與祭禮之餘,也逐漸清楚他李氏家世。
李氏世居隴西成紀,與漢代名將李廣同族。
西晉時期,曾有先祖任刺史、太守等職。
五胡亂起,晉室東遷江左之後,隴西歸於匈奴劉氏的前趙。
其後羯人石氏的後趙伐滅前趙,隴西遂淪為後趙與漢人張氏前涼的爭戰之地。
爾後又輾轉歸於氐人符氏的前秦、羌人姚氏的後秦,以及鮮卑乞伏氏的西秦。
李藥師的高祖父文度曾仕於西秦,任安定太守。
然而這段期間,胡漢諸族兵燹頻仍,李氏的生活動盪不安。
其後鮮卑拓跋氏的北魏興起,西秦為匈奴沮渠氏的北涼所逼,降附於北魏。
李文度遂率族人入北魏,從此定居於京兆山北的三原。
此時正值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將首都自平城遷至洛陽,力圖漢化之際,漢人世族甚得朝廷重視,李氏便也得到重用。
李藥師的曾祖父李歡曾仕於北魏,任河、秦二州刺史。
河、秦二州治地相當於西秦故地的絕大部分,李氏的故鄉隴西成紀也在其治下。
李歡出掌河、秦,頗有衣錦還鄉的榮耀。
其後魏分東西,北周又代西魏。
李藥師的祖父李崇義曾為北周雍州大中正,廣、和、復、硤、殷五州刺史。
雍州乃是京兆王畿,李崇義開府雍州,其位高權重可知。
李藥師兄弟三人,即生於這李氏的全盛時期。
此時在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北周最英明的君主,此時也正當北周的全盛時期。
是以他兄弟的童年生活,極為優渥幸福。
也因此得以自幼博覽書史,熟讀兵法,修養品格,終於成為震古爍今的絕頂人物。
三原因在渭水的河谷平野之間,突起三座“原”而得名。
“原”是頂平如臺的高地,原與原之間自然有坡地。
出塵見這李氏故鄉,無論是平地或是坡地,都種滿旱麥。
陽春時節,麥田苗長,平地上遍野漫眼的全是翠綠,無邊無垠地朝東西方向直綿延至天際。
坡地上則闢成梯田,田埂是豔金的黃土顏色。
旱田的梯層並不完全水平,豔金的田埂流成柔和的曲線,適意地上下起伏,再順著山腰優美的弧線,悠揚輕暢地向四方直蜿蜒至蒼莽。
面對如此景緻風華,出塵不禁憧憬,夫婿少年時節,或許便如自己現下一般,喜歡望著這圓轉如意的豔金田埂,框著那春風拂偃的翠綠麥苗,逍遙彷徨,悠遊自適於天地之間。
想那夫婿,既生於簪纓世胄之薰沐,復長於山原壟畝之陶冶,無怪乎培養出那般豪闊俊朗,且又溫柔敦厚的胸襟。
這一年之間,出塵善盡人媳之責,與大嫂、弟婦、侄媳一同承歡於慈父膝下。
大業六年素秋,李詮壽終正寢,與世長辭。
李藥師與李客師雙雙丁憂罷職,返家奔喪。
李詮原有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1康縣公等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