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書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逐漸忽視屬靈世界的豐富寶藏,以及神源源不斷的供應。《提摩太前書》6:6 - 10嚴厲地警告我們:“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醒,學會知足常樂,堅決抵制物質主義的侵蝕。
三、停滯不前:對屬靈經歷的不當執著
(一)渴望非凡的屬靈顯現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親身經歷了神的諸多奇蹟,如紅海為他們分開,嗎哪從天而降。然而,當面臨新的挑戰時,他們卻將這些偉大的經歷拋諸腦後,轉而懷念起在埃及的平凡生活。這充分反映出他們對神的作為缺乏長遠的眼光和深刻的理解。如今的信徒,同樣可能陷入這樣的困境,一味地渴望更為顯著、震撼人心的屬靈經歷,比如強烈的聖靈感動、超自然的神蹟顯現等,卻對神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細微的聲音、平凡的事件所給予的引導和供應視而不見。《希伯來書》13:5 - 6堅定地告訴我們:“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我們應當堅信神時刻與我們同在,無論何時何地,都信靠祂的引領。
(二)依賴過去的屬靈成就
有些信徒過於依賴過去曾經擁有的屬靈經歷,將其奉為衡量信仰的唯一標準,卻忽視了神在當下的新作為和新帶領。這種依賴,如同沉重的包袱,會阻礙他們在信仰道路上的繼續前行,導致信仰的停滯不前,無法在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以弗所書》4:15鼓勵我們:“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我們要不斷在愛中追求真理,持續成長,積極響應神在每個階段的呼召。
四、人言可畏:人際關係對信仰的左右
(一)他人評價的沉重枷鎖
以色列人因懼怕物質匱乏而發出抱怨,這種行為背後,或許隱藏著對他人看法的過度在意。在日常生活中,信徒們也常常會因他人的評價而倍感壓力,在信仰生活中做出妥協。比如,擔心被他人嘲笑過於虔誠,或者害怕因為堅守信仰原則而被孤立,於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選擇放棄自己的立場。《加拉太書》1:10嚴肅地告誡我們:“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我們不應為了取悅他人而活,而應將取悅神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
(二)群體氛圍的無形壓力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的集體抱怨,生動地反映出群體心理的強大影響力。在教會生活中,信徒們也可能會受到群體氛圍的左右。有時,多數人的意見和行為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使他們不自覺地跟隨大流,而忽視了神在內心深處的微小聲音。《羅馬書》12:2語重心長地提醒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世俗的觀念和群體的盲目行為所左右,透過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去分辨和踐行神的旨意。
五、畏縮不前:對未來的恐懼與懷疑
(一)質疑神應許的堅定
以色列人對曠野生活的不滿,歸根結底源於他們對神應許的懷疑。他們無法想象,在看似荒蕪的曠野中,神如何帶領他們抵達那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如今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