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書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掙脫“過去的捆綁”:從以色列人的抱怨汲取信仰智慧
在《民數記》11:4 - 6中,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泊時發出了對“埃及的肉鍋”的聲聲抱怨。彼時,他們遠離了埃及的奴役,卻對曾經在埃及享用的肉鍋念念不忘。這看似簡單的抱怨,實則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他們對曠野生活的深深不滿,以及對往昔歲月的無限懷念。這一事件,不單單是以色列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片段,更是對信徒在信仰旅程中可能遭遇挑戰的深刻揭示。即便時光流轉至今日,信徒們依舊極易陷入形形色色的“過去的捆綁”,這些捆綁猶如無形的枷鎖,悄然影響著他們的信仰生活、與神的親密關係,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尋這些捆綁的具體表現形式及其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沉湎往昔:對過去生活的眷戀
(一)舊生活的美化濾鏡
以色列人憶起在埃及的日子,儘管那段歲月充斥著壓迫與奴役的痛苦,可他們腦海中卻反覆浮現肉鍋的誘人畫面。這種懷念,本質上是對舊生活的過度美化,他們選擇性地忘卻了曾經遭受的苦難。如今的信徒,也常常會陷入類似的思維誤區。回首未信主之前的生活,或許會覺得那時沒有宗教信仰的約束,活得更加輕鬆自在,快樂似乎也來得更為容易。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在信仰缺失的黑暗中,心靈所承受的空虛與迷茫。《彼得前書》2:9 - 10明確提醒著信徒,“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我們既然已被神從黑暗中召喚出來,成為了神的子民,就不應再對過去的黑暗生活心存嚮往。
(二)舒適區的無形羈絆
以色列人習慣了埃及既定的生活模式,那裡的一切他們都瞭如指掌,是他們熟悉的舒適區。在信仰的漫漫長路中,信徒們同樣難以輕易掙脫舒適區的束縛,去勇敢地追求屬靈的成長與突破。有時,他們會在世俗的物質享受、社交娛樂等事物中尋求短暫的安慰與滿足,漸漸地,對神的依賴也就隨之減少。《腓立比書》3:13 - 14向我們發出懇切的勸勉:“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我們應當毅然決然地放下過去的種種羈絆,全身心地朝著神為我們設定的目標奮勇前行。
二、物慾橫流:對物質的過度依賴
(一)肉體需求的盲目追逐
以色列人對曠野中飲食的抱怨,直白地展現出他們對物質的過度依賴。僅僅因為沒有肉吃,就心生不滿,全然忘卻了神在曠野中降下嗎哪,每日供應他們的生命所需。在當今時代,信徒們同樣可能在物質層面感到匱乏與不滿足,這種心態往往會導致他們對屬靈生活的忽視。當追求物質的慾望如野草般瘋長,他們就極易偏離神的旨意,陷入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之中。《馬太福音》6:31 - 33給予我們明確的指引:“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我們不應將過多的精力與心思耗費在對物質的憂慮與追求上,而應將尋求神的國度和神的公義擺在首位,因為神定會顧念我們的一切所需。
(二)物質主義的誘惑陷阱
在現代社會,物質主義的浪潮洶湧澎湃,信徒們稍不留意,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捲入其中。他們或許會認為,擁有更多的金錢、房產、奢侈品等物質財富,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與滿足。然而,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