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濟卦六爻講述了萬里茶道繼絲綢之路後崛起,重新打通歐亞大陸國際商道的歷史故事。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國。中國的茶,包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它蘊金木水火土五行,形象地表達了水火既濟卦的內涵:下有火,上有壺,壺中注水,投茶入壺,巧控火候,便成茶香四溢、沁人心脾的極品好茶。
早在16世紀前後,我國已開始出口茶葉。尤其是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帶的遊牧民族,他們與內蒙古牧民一樣常年以肉食為主,要靠飲茶消食化膩,愛茶到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地步。
中國茶葉經由俄羅斯行銷至歐洲以後,大受貴族青睞,一度被視為“茶葉黃金”。
以晉商為代表的茶商們敏銳地捕捉到商機。他們最早從福建武夷山採購茶葉,以船運上溯途經江西、湖南、湖北,然後沿漢江上行至襄陽,轉陸路運輸經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後進入蒙古國,經烏蘭巴托抵達中俄通商口岸恰克圖,再分散轉運至俄羅斯的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這條茶道,在中國境內約五千三百公里,在俄國境內約八千公里,被稱為萬里茶道。
晉商們“曳其輪,濡其尾,無咎,”他們以車載船運買賣產業,同時利用萬里茶道沿途數百個票號和錢莊幾乎控制了中國主要產茶區,進而直接左右當時歐洲茶葉貿易的價格,並在俄國和歐洲培養起了一個穩定而龐大的中國磚茶消費群體。
萬里茶道最主要的商品是茶,但不僅限於茶。
山西地處北方,天寒地貧,人稠地狹,外出經商成為當地人的重要謀生手段。明清五百年間,山西商人以敢於冒險的創業精神,販運綢緞於杭州,販茶糖於漢口,販葛布於四川,販棉布於直隸,以貨物行商天下,以票號匯通天下,逐漸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商幫晉商。
這些商品,與茶葉一起在萬里茶道上流通。
晉商非常注意與政府官僚的結托關係。他們經常向邊鎮軍隊籌集軍餉,提供糧布。“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晉商雖然喪失了一些錢財,但也因此與地方政府達成了友好合作,獲得了販賣鹽的特權,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他們的商品貿易不僅帶活了一條路,也帶火了很多城。1852年,恰克圖的茶葉貿易量已達到十七萬五千多箱,貿易額超過一千五百萬美元。以前不起眼的小集市恰克圖,憑藉茶葉貿易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城市。
在茶葉貿易巨大利潤的驅動下,晉商來到福建、江西等江南產茶省份投資建廠,採摘茶葉、加工製作磚茶並運輸銷售。最初,他們主要購買的是產自福建武夷山的茶葉,然後透過水運經信江、鄱陽湖和長江運送至漢口,再集中由漢水運至襄陽轉陸路北運。
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在江南一帶與清軍展開激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歷經多年征戰,清軍終於平定了太平軍。兵荒馬亂之下,茶路一度被迫中斷。聰明的晉商很快找到對策,他們避開激戰區,改用湖南安化、臨湘和湖北赤壁、崇陽的茶葉就地加工成茶磚,再由陸水湖運至漢口後,經漢水運至襄陽登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漢口成為對外通商口岸之一。俄國人尤其看重漢口的茶市,他們與清政府交涉,取得了在中國南方產茶區直接採購加工茶葉和由水路通商天津的權利。
一大批俄商隨即來到湖北,開始在咸寧赤壁羊樓洞一帶建廠產茶。
由於俄商在中國享受免除茶葉半稅的特權,而沙俄政府卻對在俄華商加徵重稅,晉商“繻有衣袽,終日戒。”儘管始終兢兢業業勤儉經商,終究還是抵不住大勢所趨,不復當年在萬里茶道上的商業壟斷地位,日漸勢微,直至退出歷史舞臺。
俄商的主要競爭對手變成了英商。
為與英商爭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