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物”的狀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已經是很標準的答案了;
可是,因為我們能夠看得到“有物”正在發生變化,所以,關於世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有物的起源性問題,顯然就更是在描述一種具有時空變化性的發問。
即,如果是“無生有物”,那麼從“無”生出“有物”又需要經歷一種什麼樣的浩劫才可以變化出我們現在眼前的物質世界模樣;物質最不應該的就是憑空產生啊;因為這不符合我們現有的科學理念。
即,如果“無”能夠產生“有”,那便就是在說明“一切的非守恆情況”。
可是,造成這樣一種理念和理解方式的,有沒有想過,其實是我們思維中的一種偏差性邏輯漏洞所造成的;叫做“物本位陷阱”。
即,此時的我們忽略了眼前這個世界的“客觀事實”,忽略了宇宙自然最為本質的一面性,而就只是利用“自我”的一種“直想”單一認知理念來對此時的世界進行“不完全解讀”。
要知道“無”是什麼,即,“無”是這個世界的“不阻無垢”性。
在我們已知“化無為中”的自然基礎理念“空無”中,我們會發現,當有一件事物“變出”時,就有一件事物因為我們變出而“變進”。
當有一個世界,以一種物質性的方式從我們的頭腦中變出生成時,就會有一個世界,因為我們頭腦中所生成出的物質世界而落沒消失。
變出,就是變進;
開始就是結束;
產生一件“物質·有物”,就會有一件“物質·有物”因為我們的產生而消失;起源一件事物,就會面臨著摒棄另一種事物。
當有一件事物開始興起時,就會有另一件事情逐漸落沒;
即,這是“道法自然”的不異規律;是我們從眼前世界中,所得出的一種基礎性的資訊理論。
那麼,就是說,當我們對於現象和本質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後;並且也知道了,現象和本質都是不異和沒有衝突的;
那麼,也就是要去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夠把本質和現象的兩種結論結合能夠在對立中統一起來;在不異中易。
除非我們的世界是一種“無物”的狀態,否則,只要有“有物開始”,就是會“有物結束”。
即,如果我們在提問眼前的世界如何開始,則也就是在問,曾經的那個世界是怎麼消失的。
因為,只要曾經的那個世界不消失,則,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就不會產生。
即,如果我們覺得眼前的“物質的有物”世界是存在的;
那麼,我們眼前的存在理念,就是在說明,是我們眼前物質性的世界,對曾經的世界進行了一種迭代的更替。
而這種“迭代的有物性”是無止無休的;
因為,從我們提出這一問題的開始,就已經預設了這個世界的“直接動態性”;如此就是會造成給我們一種“一直在變·不會停息”的狀態;是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忽略了一種“始和終如一,啟和停如一”的情況。
一切的事物,物質都不會顯現出它的單一變化性;一切的事物、物質所面臨的都是為一種“相互之中的兩面性”。
而也,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提出問題時的思維角度;
即,當我們在提出“世界是怎麼起源·有物是怎麼出現”的時候;
就是已經預設了這個世界的“動態存在性”;這是我們頭腦中的基礎認知漏洞;但也不失為一個好問題。
因為就“空無”來看,是沒有過去未來的,時間等變化特徵的。
只是來到“有物的物本位”情況中,我們才能夠看到一切的動態變化情況。
當有物變出,就會有物變進;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