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2/3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ot;儒林列傳》),如果說在孔子以前,中國上自周王室,下至諸侯國,實行的都是世卿世祿制度的話,那麼,自從孔子開館教學、造就人才以後,有知識、有修養、有文化的人也能進入仕途,參加管理了,這大大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官吏結構,改善了統治階層的素質,也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的文明程度自此之後,中國官吏階層由於越來越多地吸收有知識、有文化的知能之士,逐漸擺脫血緣紐帶的束縛,實現中國官吏制度的文官化,這不能不說是孔子首開教育風氣,並主張教育為政治眼務,將人才輸入仕途的偉大功績!
同時,在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推動下,社會漸漸重視知識,重視人才,重視教育不少士人研討學問,自立新說,創立學派,開門授徒,於是乎百家競起,九流斯成,從而形成了戰國時期的百花齊放、百家爭嗚的學術繁榮景象孔子不僅創立了儒家學派,而且也開啟了戰國時期重知識、重人才的新時代,他在文化史上的貢獻,實在難以估量!
仁義學說孔子不僅以教育的形式招徠徒眾,還用理論來武裝弟子,這些理論包括仁、義、禮結合的哲學思想、中庸的方法論、仁政德治的政治思想、天命的自然觀和區別君子、小人的倫理思想
仁義與禮樂結合是孔子的思想特色之一《禮記&iddot;中庸》引孔子曰:&ot;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ot;這是關於仁、義、禮定義及其相互關係的準確表述仁的基本內涵是人,即人性人性首先是人作為動物的本性,具有生存和繁衍的本能需要,即告子所謂&ot;食、色,性也&ot;
略與馬克思所說的物質再生產和勞動力再生產相當鑑於此,在為政方面,孔子主張實行&ot;庶、富、教&ot;的治國方略,讓人民繁殖起來,富裕起來,文明起來,過人丁興旺、豐衣足食、知禮守紀的文明生活同時,孔子又看到了人的社會性,即人與人之間如何和睦相處?於是他又給仁賦予了&ot;愛人&ot;[注]的內容愛人首先從愛親始,故曰&ot;親親為大&ot;;故曰&ot;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ot;(《學而》)愛人集中體現在忠恕的情感上,忠恕有兩層含義,從積極意義看是&ot;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雍也》);從遜守意義看是&ot;己所不欲,勿施於人&ot;(《顏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