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第1/3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2年,在他23歲時,於中央大學哲學系畢業,旋返成都教中學次年初,又受母校之聘,回中央大學任哲學系助教,1936年始升任講師這一時期的唐君毅,年輕氣盛,雄姿英發,心志齊天,常自覺於宇宙人生之根本真理,早已瞭然於心,洞見無餘,足可開拓萬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傑其情也真,其氣也狂!他還在玄武湖畔的無數次緩步默想中,心儀天地神通萬古,終於悟得&ot;精神生活之至極者,則為聖為佛&ot;慨然有希聖之志!
此後數年,他置身於教育學術界,馳騁古今,會通中西,為弘揚佛學,為中華文化之返本開新而覃思竭慮,矢志不渝1939年,在他31歲時,始著《人生之體驗》
一書書中博採中西先哲之言,直陳人生理趣,以透顯對人生光明一面之柔情,並以梁啟超詩句&ot;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闊立多時&ot;之意為理想人格之歸宿不久,他又寫成《道德之實踐》(後收入《道德自我之建立》一書),提出道德的本質為自覺的自己支配自己,以超越現實的自我1941年,唐君毅在重慶結識牟宗三,因談說甚為相契,遂結為知己,終生不渝1944年,唐君毅升任教授,並被全系教師椎舉擔任中大哲學系主任同時,他正式出版了《人生之體驗》與《道德自我之建立》在後一部書裡,他從道德生活之本質\道德自我之根源及人心之本體等三方面立論,明確提出了超越自我,於當下一念中自覺的自己支配自己,以建立道德自我的中心思想書中所論,皆是他順著自己向內向上之性情,以開啟人生之智慧,完善道德自我,確立人生方向其言純懇真摯,情理交融,充分體現出作者那種超拔向上之道德勁力和醇厚摯美之道德心靈從這兩部書中,透顯出作者那種真切深微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表現為一方面反觀自己,一方面又照察人生全幅的內容和整個過程,表現出一種超拔不俗的內向反省和向上提升,內中所顯示的,不止是理想主義的情調,更充分表現出理想主義的精神牟宗三讀此二書時,曾讚嘆之為&ot;精誠側但,仁智雙彰,一是實皆理之流露,而並世無兩者也&ot;(牟著《認識心之批判》序)這兩部書的出版,標誌著唐君毅的思想已趨於成熟
1947年秋,唐君毅因中央大學無理拒聘其好友牟宗三而憤然離去,轉任無錫私立江南大學教授兼教務長1949年4月,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之聘與錢穆先生聯袂南下赴教職當此之際,國民黨敗勢已定,全國解放在即,唐君毅心懷疑慮,遂於8月離粵赴港,並發表《至聖先師孔子二千五百年紀念》一文,重塑孔子之世界地位,稱孔子之精神不止於對真理的追求與虔敬,還有繼承過去文化,重建當時文化,開啟後世文化的宏大氣魄文中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承擔感同年10月,為了給離開大陸到香港的青年學子以繼續學習的機會,唐君毅應錢穆之倡,會同張丕介、程兆熊諸君在香港創辦文商專科夜校次年10月,改夜校為日校,並將校名改為&ot;新亞書院&ot;,寓&ot;重新賦予亞洲以新生命&ot;之意錢穆明確提出書院的宗旨為:&ot;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並旁採西歐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教育為宗旨,溝通世界東西文化&ot;顯然,新亞書院無論在教育宗旨還是在方法上,都力圖把中國傳統的書院教育與西方近代以來的學院教育結合起來,目的在於把對學生道德理想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訓練結合起來
新亞書院建立初期,條件極為艱苦,僅有極簡陋之教室兩間,別無其他任何校舍及辦公設施,但創始諸君以&ot;延續中國文化&ot;的使命感,懷橫通天下、縱貫百世之心,起振衰扶危之志,布衣竹傘,篳路藍縷,全不計個人得失,表現出了艱苦卓絕的精神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新亞日益光大,成就漸為世所矚目,其精神更為世所欽佩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