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頁 (第1/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綜上觀之,在一定的意義上,賀可視為新儒學發展過程中一個承先啟後的集大成者,他對推動新儒學運動的發展當有其不可抹滅的功績
(楊全昌 撰)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回目錄
文化巨人 唐君毅
(1909‐1978)
現代新儒學的重要代表,被港臺學界譽為&ot;文化意識宇宙的巨人&ot;的唐君毅先生,公元1909年1月17日(清光緒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生於四川宜賓縣,在兄妹五人中居長其先祖本為廣東五華人,六世祖時移居四川,以製糖起家,漸置田產,家道殷實其父迪風,17歲即中秀才,後曾在南京支那內學院從佛學大師歐陽竟無先生研習內典一生主要致力於文化、教育工作其為學精博,於文字音韻、儒家經義造詣高深曾仿章太炎《新方言》而作《廣新方言》,並有《孟子大義》
一書傳世其為人秉性剛直,不為權傾,不為利折,被歐陽大師稱許為&ot;可以適道&ot;之人其母陳大任,早年就學於成都淑行女校(即第一女子師範前身),後曾任教於簡陽女子師範、成都敬業中學等,不幾年即賦閒在家,專事操家育子之責,一為人情摯意撲,品性高潔,歐陽大師曾比之為&ot;孟母&ot;其在閒暇之時,偶亦賦詩填詞,今存詩330餘首、詞40闕,後輯為《思復堂遺詩》傳世如此良好家學、家風,於唐君毅之成長及一生人格之塑造影響頗大
唐君毅幼承庭訓,10歲即開始背誦《說文解字》11歲時入學於成都省立第一師範附小,次年,因其父被聘於重慶聯閤中學任教而轉至該中學就學在居重慶的4年中,唐氏早慧的心靈已開始漸漸顯發據他本人後來回憶說:有一次,當他聽到父親誦讀孟子去齊的一段古文時,剎然間被孟子那種凜然浩氣感動得涕泣不已,令其父大感驚詫又因家居江濱,暇時常到朝天門碼頭前,靜觀兩江(長江和嘉陵江)匯合之處之潮漲潮落因見江中石頭忽隱忽現,遂生玄想:被江水淹沒後的石頭是否還存在?對諸如此類看似淺顯實則深奧的問題的思索與回答雖不免幼稚、簡單,但畢竟不再懵然無知也就是在對他日常生活中所行所思的細心觀察中,其父已覺察到少年的唐君毅深具哲思的慧根而著力加以培養此間,他已開始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當他讀到有關介紹唯識論的文章時,認為唯識所講&ot;萬相皆識所變現&ot;的&ot;萬法唯識&ot;論很有道理,深契其心;當他讀《孟子》、《荀子》等先秦典籍時,又引發了他對人性善惡問題的思索,認為孟荀皆主性有善惡,不同之處在於孟子將人性之惡的一面叫作&ot;欲&ot;,而荀子將善的一面稱為&ot;心&ot;,並據此而著文5000餘言,自證其說,還與其父辯難不已尤其是當他讀到梁漱溟先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時,頗多啟發梁氏將人類文化之最後歸宿歸在佛家一向之論,少年唐君毅深以為然,認為人生的最大快樂就是去盡一切慾望但他又對梁的&ot;直覺&ot;說頗為不滿認為如事事皆憑直覺,便毫無道理可言總之,唐君毅這一時期的勤學善思為他日後的治學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7歲時,唐君毅就讀於北京中俄大學,不久又轉入北京大學在北大時,他經常去聽梁啟超、胡適等人的講演,受益匪淺,但對胡適所倡導的&ot;全盤西化&ot;論卻極不贊同尤其是1927年初,適逢梁漱溟先生受北大之邀作長篇學術講演,唐君毅有幸列座,親聆宏論,契悟良多,其間還頗得梁先生垂詢關照,深感於懷同年夏天,唐又轉至南京中央大學哲學系,受學於著名學者方東美、宗白華等,開始系統接受哲學(尤其是方東美的新實在論)訓練其間,著名學者熊十力曾應邀到中大講學,專講新唯識論唐君毅亦前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