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第1/3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是&ot;以西洋之哲學發揮儒家之理學&ot;,使儒學哲學化賀認為,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黑格爾等為&ot;正宗&ot;的西方哲學同以孔子、孟子、程朱、陸王為&ot;正宗&ot;的中國哲學,都具有共同的唯心主義實質,即他所謂&ot;東聖西聖,心同理同&ot;因此,&ot;儒家思想能夠把握、吸收、融會、轉化西洋文化,以充實自身,發展自身,則儒家思想便生存、復活,而有新開展&ot;(《文化與人生》)當然,融會、貫通的原則,應當是&ot;以儒家精神為體,以西洋文化為用&ot;,即以儒家思想或民族精神為主體,去儒化西洋文化;融會之途徑,既可透過在儒學的範疇中注入西方唯心主義的內容,如他用新黑格爾主義&ot;心即絕對&ot;的觀點去解釋&ot;仁&ot;,試圖建立&ot;仁&ot;的宇宙觀和本體論,亦可透過用西方哲學的思想方法來論證儒家哲學的典型命題如他以新黑格爾主義的整體思維方法來論證儒家&ot;心外無物&ot;的命題
而中西哲學融會、貫通的結果,將是&ot;使儒家的哲學內容更為豐富、系統,更為嚴謹,條理更為清楚,不僅可作道德之理論基礎,且可奠立科學可能之理論基礎&ot;
顯然,所謂儒學的哲學化,就是使西方唯心主義傳統與儒家唯心主義傳統相互印證,尤其是以西方哲學的形式和方法來闡釋、發揮儒家哲學的唯心主義實質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儒家哲學向系統化、邏輯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ot;吸收基督教之精華,以充實儒家之禮教&ot;,使儒學宗教化賀所說的&ot;基督教之精華&ot;,就是指滲透在現代基督教中的&ot;精誠信仰,堅貞不二之精神&ot;,&ot;博愛慈悲,服務人類之精神&ot;,&ot;襟懷曠達,超脫現世之精神&ot;所有這些,皆可用來彌補&ot;家庭制束縛性最大的中國禮教的不足&ot;,從而&ot;為道德注以熱情,鼓以勇氣&ot;在他看來,現代的基督精神正可借來沖淡禮教的宗法色彩,使之趨於社會化為此,他將基督教之以上&ot;精華&ot;與儒家&ot;仁&ot;學的基本精神相融合,重新解釋了儒家之禮教,他說:&ot;仁即是救世濟物,民胞物與的宗教熱誠《約翰福音》
有&ot;上帝即是愛&ot;之語,質言之,上帝即是仁&ot;求仁&ot;不僅是待人接物的道德修養,抑亦知天事天的宗教工夫儒家以&ot;仁&ot;為天德,耶教以至仁或無上的愛為上帝的本性足見仁之富於宗教意義,是可以從宗教方面大加發揮的&ot;(同上)顯然,這種&ot;融會&ot;的結果,是使儒家禮教帶上了濃厚的現代宗教色彩
三是&ot;領略西洋之藝術,以發揚儒家之詩教&ot;,使儒學藝術化賀認為:詩歌、音樂、建築、雕刻、繪畫、小說、戲劇等藝術形式,都有&ot;無盡藏的美的價值&ot;,都是&ot;同一民族精神與夫時代精神之表現&ot;儒家傳統中本有樂教與詩教,但在後來的發展中,要麼消逝,要麼衰微,從而造成儒學&ot;迂拘枯燥&ot;,缺少&ot;活潑的生趣&ot;的困境他進一步分析說:&ot;舊道德之所以偏於遼拘枯燥,違反人性,一則因為道德尚未經藝術的美化,亦即禮教未經詩教的陶熔,……不從感情上去培養薰陶,不從性靈上去順適啟迪,而只知執著人我界限的分別,苛責以森嚴的道德律令,冷酷的是非判斷再則道德未得兩性調劑,舊道德家往往視女子為畏途,他一生的道德修養,好象可以敗壞於女子的一笑&ot;,&ot;生人的本性真情,橫遭板起面孔的道德家的壓抑和摧殘,像這樣迂拘枯燥的道德,哪裡有活潑的生趣?&ot;(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