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不打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陰曆的元月第一日也就是我們說的春節,春節在我國有重要的地位,不光是後世指的萬家團圓之日。在農耕社會中春節的到來意味著立春已經或前後或後的到來了,而立春則意味著要開始準備春耕了。
劉禪現在滿心撲在自己來到這裡的第一個春節如何過。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不過在漢代過年更早了些,《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先臘一日,大儺,選中黃門子弟年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皆赤幘皂制,執大鼗(táo),以逐疫。“ 儺(nuo)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既然如此曹老闆怎麼玩咱不管,根據晉代司馬彪《續漢書·禮儀志》中的記載,十二獸“吃”的十一疫然後趕到江邊燒掉。十二位神獸:甲作、巰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明、委隨、錯斷、窮奇、騰根,十一種鬼疫:鬼虎、疫、魅、不祥、咎、夢、磔死、寄生、觀、巨、蠱。
請示過軍師之後,江陵臘月初一這一天,十二位神獸追著鬼疫在鑼鼓聲中從城守府出發,繞城一週後,出了城門走向江邊,在一通舞蹈之後,把鬼疫的道具脫下對放在一處,馬良出面手點起篝火,燒掉象徵鬼疫道具。由於在此之前,已經對民眾宣講了這次活動的前因後果。來觀看的民眾,圍著篝火激動不已,通通注視著不斷跳動的火苗就像他們的心情一樣期望著新年的紅紅火火。劉禪藉機放出了《江陵春節通俗指南》。每個村頭巷尾都有一塊宣傳板,也就是現在黑板報。212年是龍年,整塊板報以龍紋為背景,介紹了從臘八開始,臘八粥、臘八蒜,二十三糖瓜粘一直到正月十五鬧花燈,從臘月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建議大家做的活動。江陵百姓在江陵的變化下,今年的日子都過過得不錯。這份《江陵春節通俗指南》 ,正好符合百姓們想慶祝下心情,於是江陵陷入一片歡樂的海洋,過年指南也慢慢的順著江陵向四面八方傳播開來。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也稱小年,這是小孩子高興又糾結的一天,今天是灶王爺迴天庭述職的日子,人們買上幾塊糖瓜,堵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上天多說幾句好話。小孩子們則盯著著那不會被灶王爺吃掉的糖瓜,只等著第二天能吃到甜甜的糖瓜。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在劉禪的堅持下,劉禪和阿九主僕二人,頭包快布,舉著竹竿綁著笤帚清掃屋子。
臘月二十五,吃豆腐。因為豆腐佔了頭福的諧音,至此劉禪才真正看了一遍做豆腐的全程。
臘月二十六,燉大肉。這才是張飛屯田軍團最高興的日子,養了十多個月的豬終於出清了,跟風養豬的百姓也都賺的缽滿盆盈。
臘月二十七,趕大集。江邊的集市成了歡樂海洋,人們高高興興的踴躍的挑選著年貨。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饅頭的做法已經流傳出去,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做了,今天和好面第二天就能蒸饅頭了。買幾張紅紙剪個窗花,手笨的有《江陵春節通俗指南》畫好了福字怎麼剪的教程。
臘月二十九,上大供。又是小孩子難熬的一天,看著貢品流口水。
大年三十,熬一宿。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正所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辭舊迎新。
:()聖主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