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春偷帶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一朝更是變了味道,代考、舞弊、賄賂考官等事屢見不鮮。”
“甚至到了後面,許多學子連資歷都不願意熬了,掛名幾年就可補官。”
說完,鄭衝長嘆一聲。
夏侯獻能夠想象那種畫面。
太學子弟變得浮躁,什麼兩年之後又兩年,我阿父是幽州刺史,快給我透過!
太學的烏煙瘴氣早已不是一天兩天,像鍾會、杜預這樣的其實也不符合流程,他們早早就被夏侯獻截胡。
而那些“滄海遺珠”們看到此景也對制度產生了質疑。
什麼啊,原來出身好就能提前被權貴徵闢,我們苦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熬個十年還得排隊補官?
某種程度上,夏侯獻的開天眼挖人,在不經意間也起了反作用。
“這還不是關鍵,對吧。”夏侯獻引導性地發問。
鄭衝很快會意,緩緩道:“嗯關鍵在於文皇帝下令,唯有士族子弟可參加考試。”
夏侯獻道:“文和試想一下,若非當年文皇帝有意提拔微賤,我今日之大魏豈不是少了文和這樣的大賢?而天下又有多少人,又因此埋沒呢。”
鄭衝心中觸動,但卻神色如常:“臣早聽聞大王有整治太學之志,一直心有所期。”
夏侯獻心中有分寸,對於這種改制之事,需要有名望的老臣來牽頭,此刻只是初步試探鄭衝的心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然而看鄭衝的神態,卻是一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樣子,想必是擔心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無法獨善其身。
於是夏侯獻又道:“王車騎(王昶)曾多次向朝廷上表進策,有治國方略五條。”
“其中便有官員考核法,本意是以考試製度升降賞罰官員。孤以為或可用於選官之道,無論出身皆可參考。”
鄭衝聽到王昶的名字,頓時有了些信心,當年二人同為曹丕文學掾,有不少交情。
“臣願意一試。”
“善。”
鄭衝頓了頓,又是問道:“那九品中正制?”
“如故。”夏侯獻簡短答道。
鄭衝不置可否,與大王又聊了些軼事,便離開了王府。
夏侯獻心裡清楚,九品中正制乃是大魏立國之本,他之所以能平穩過渡皇權,說白了一是因為武力壓迫,二是暫時沒有去動士族的基本權益。
但以後就不一定了。
九品中正起於曹魏,發展於西晉,於東晉抵達巔峰,之後漸漸衰落。
沒有數百年根深蒂固的影響,時至今日發展不到三十年而已,在這個時間段慢慢去除舊革新,難度應當沒有想象中的大。
夏侯獻突然想到,開創科舉制不僅需要有威望的老臣牽頭,還需要一位專門的負責人成為“眾矢之的”。
如果以新官制,當是以吏部尚書主持。
當下禮部尚書的人選,最好在士族二代中有不俗的人緣,又得是自己心腹。
誰會成為眾矢之的呢?
想了想,似乎還真有一個人選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