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特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時極少敢當朝和姜維爭辯北伐問題的大臣。
句扶,蜀國後期四大將之一,公元247年,句扶繼向朗後成為蜀漢的左將軍,功名爵位略低於蜀漢名將鎮北大將軍王平。當時的人們以句扶與王平相提並論,而延熙十三年,姜維北伐,魏將郭循降蜀,即被劉禪任命為左將軍。後來張翼和廖化分任蜀漢的左右車騎將軍,人們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可見句扶的地位。
傅僉,義陽人,傅肜之子,蜀漢後期名將。僉長於謀略,並頗有膽勇,姜維甚愛之。傅僉官至關中都督。魏國攻伐蜀漢時,傅僉防守陽安關,兵敗戰死
輔匡,字元弼,荊州襄陽郡(治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大約在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後,輔匡開始追隨劉備。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討伐張魯,輔匡亦隨劉備入蜀。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夏,劉璋在劉備進攻下投降,劉備平定益州,任命輔匡為巴郡太守。由此,對於當時的劉備勢力來說,輔匡作為郡守,已經是地位較高的手下了。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漢,輔匡為巴東郡的太守。而在夷陵之戰中,輔匡跟隨劉備征討東吳。
公元222年,劉備軍被陸遜擊敗,輔匡隨劉備退回蜀中。公元2年,劉備去世,後主劉禪即位,輔匡升任為鎮南將軍,受封中鄉侯,並在建興中後期(公元1—7年)繼高翔成為右將軍。在蜀漢的武將中,右將軍所在的四方將軍,已經是地位較高的武將官職了。
楊洪(?―228年),字季休,犍為武陽(治今四川彭山縣東)人。劉璋擔任益州牧時,楊洪曾在益州多個郡中任職,劉備奪取益州以後,犍為太守李嚴任命楊洪為功曹。對於楊洪來說,不僅是一位武將,也是一位謀臣,可謂文武雙全。比如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時候,諸葛亮向他徵詢意見,他認為漢中為益州咽喉,無漢中則無蜀,甚合亮意,擢為蜀郡太守,又轉益州治中從事。夷陵之戰後,劉備在永安白帝城病重,徵召諸葛亮前往。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為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景耀七年(263年),魏國伐蜀,姜維擺脫鄧艾等人,退守劍閣,阻擋鍾會進軍。鄧艾陰平偷襲成都,後主劉禪投降。姜維志存光復,假意投降,與鍾會反叛,事敗被殺。
向寵(?—240年),男,向朗兄長之子。劉備時,歷任牙門將(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諸葛亮北伐時,以向寵為中領軍,封都亭侯。諸葛亮北行漢中前,特意在《出師表》中向劉禪推薦向寵。延熙三年(公元240年),南征漢嘉(今四川雅安北)蠻夷時,遇害,屍體被其部下奪回,送回成都安
馮習(?—222年),字休元,南郡(治今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隨劉備入川,並於劉備攻伐孫吳時擔任領軍,後在猇亭被吳將陸遜擊敗,戰死。
黃權(?-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閬中縣(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曹魏將領。
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為主簿。曾勸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因而被外放為廣漢縣長。劉璋敗,才降劉備,被拜為偏將軍。建計取漢中,拜護軍。劉備為漢中王,仍領益州牧,以黃權為治中從事。及劉備稱帝,將伐吳,黃權勸諫而不納。以其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