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茅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易。這幾個月來殿下在遼西順風順水,所有人都對殿下畢恭畢敬,但這主要是因為殿下世子的名頭和定遠侯王公武大人的治軍之嚴,加上遼西一直以來面臨被裁撤的風險,軍餉糧草多有拖欠,殿下此來補發的欠餉,以後一段時間內遼西的糧餉想來也不會拖欠,所以遼西上下都樂意哄著殿下您這位財神爺。看似紅紅火火花團錦簇,所到之處無不拜服,但這裡面恐怕沒有一個人肯為殿下賣命,能真正為殿下所用的還是殿下帶來的那些親衛。而想要將遼西真正掌控,殿下就必須在遼西建立令人矚目的軍功。在下聽聞殿下自請出鎮遼西時曾放言要繼承先王遺志收復遼東,想來殿下也想到了這一點,收服遼東,或者說先拿下遼東瀋陽萬戶所下轄的廣寧府,殿下才真正有資格被遼西的將士們看在眼裡,裝在心裡。立下足夠大的軍功,讓這群關外虎狼看到殿下的壯志與韜略,他們才可能為殿下所用,甚至於哪怕將來王公武大人不支援殿下,他們依然會站在殿下一邊。”
聽到張恪的最後一句,燕行雲眼中神色微微一閃,說道:“張恪,你可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啊!”
聽到燕行雲如此說,張恪微微一滯。他沒想到燕行雲對自己一開始擁兵自立,協軍奪位的言論都無反應,卻對自己暗示架空王公武的言辭有所顧忌。張恪不禁心想,自己選的這位主子倒真是一位務實之人。不過燕行雲說完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示意張恪接著說下去。
張恪又喝了一口茶水,斟酌了一下詞句,接著說道:“殿下想要在遼西立功,那麼僅憑現在遼西的軍力是萬萬不能的。而朝廷也不可能也沒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錢來讓殿下在遼西招兵買馬,那麼一切還是要靠殿下自己在遼西這塊貧瘠之地上下功夫。所以我為殿下獻上五策,一曰興商,二曰肥民,三曰屯田,四曰練軍,五曰友外鄰!”
說完這些,張恪又看燕行雲的反應,只見燕行雲聽完只是一副若有所思之相,而無太多的表示,也沒有追問,內心微微有些尷尬。
張恪只得調整一下心情,接著解釋道:“這五策環環相扣,我來為殿下一一細解。第一興商,兩遼雖是關外苦寒之地,但也有其獨特的物產,人參,皮貨,木材等等皆是關內緊俏的貨品。而關外也需要大量的糧食,香料、茶葉以及鹽鐵。歷來都有不少的行商往來,倒賣物資獲利頗豐,自太祖北伐將蒙古人驅逐出關後,各地都收緊了關防。自蒙古大汗蒙哥兵敗死於釣魚臺,蒙古內亂不斷,阿里不哥雖然最終成了蒙古大汗,但和西部的欽察、窩闊臺、察合臺、伊利四大汗國關係微妙。四大汗國只是名義上尊奉阿里不哥,所以蒙古人沒有了西域的糧食鐵器供應。阿里不哥死後,蒙古人又經歷了一次內亂,最終阿里不哥的幼子刺甘失甘成了新任蒙古大汗。而阿里不哥的長子明裡帖木兒雖奪位失敗,但最終刺甘失甘也無法將其剿滅,只得封他為遼陽王,令他統治自上都以東的土地。可想而知,如今殿下的對手,這位蒙古的遼陽王更加的缺少來自關內的物資。”
聽著張恪的話語,燕行雲的眉頭越皺越緊,終於忍不住打斷了他:“張恪,你說這些做什麼?難道你想讓我倒賣鹽鐵糧食給蒙古人?現在的蒙古人本就是一群餓狼,養肥了他們我不要說收服遼東,骨頭都要被這群餓狼嚼碎了嚥下肚去,說不定蒙古人勢大之後還會破關南下,你是要我通敵賣國嗎?”
說到此處,燕行雲猛然停住,他忽然想起張恪一家揹負的就是通敵賣國的罪名,自然不可能勸他這個燕王世子去暗通蒙古。燕行雲自覺有些失語,心中有了微微的歉意,所以停住了話頭,等著張恪解釋。
張恪聽到燕行雲的質問,並沒有驚慌失措的解釋,反而笑著說道:“殿下的養氣功夫還是沒有練到家啊,我還以為殿下可以一直波瀾不驚的等我講完。”
聽到張恪如此回話,燕行雲不禁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