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舜覓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初修建佛堂時,把這塊凸起的地方剷平了又長高起來,凡是拿鐵鍬挖過它的人都死了。後來,龍興寺裡的人都把它當成神奇之物,沒有人敢再去剷平它。懷素也覺得神奇,起了敬畏之心。
而後,慧谷又帶懷素參觀了龍興寺的淨土堂,禪堂,曲講堂。
參觀完這些,又來到了寺院屋外的一處涼亭,上書“芙蓉亭”三個大字,可能是有些年代了,“芙蓉亭"三字已斑駁陸離,有些陳舊。亭子的四周栽滿了木芙蓉,想必這就是為什麼亭子叫“芙蓉亭”的緣由吧。懷素心想,如今已是深冬,春天芙蓉花開的時節,這裡應該很美吧,也不知這芙蓉花是什麼顏色,是紅色、黃色、白色,還是其它顏色呢。
思索間,跟慧谷又來到一處幽靜的竹林。一條彎曲的小路穿越有些稀疏的竹林,竹林的深處有一條涓涓細流,流水的上方,是一座就地取材,用砍伐的苦竹並排捆紮而成的竹橋。
走過竹橋,竹林變的茂盛了些,往下西看,隱約可見瀟水河面;往東南看,則是或隱或現的涼亭和寺院的屋簷,竹橋、流水、亭院相得益彰,美不可言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閒逛一圈,懷素又隨慧谷來到了慧峰法師的禪房,此時,已近中午。
互相見禮後,坐下來敘話。慧峰法師看向懷素道:“聽聞懷素上人於書法一道有大成,老衲欲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
懷素答曰:“法師客氣了,有事儘管吩咐就是,但凡懷素力所能及,必盡全力。”
這時,旁邊的周亦銘看著慧峰法師說道:“懷素賢侄是個爽快人,法師就直說吧!不就是寫幾個字嘛。”
這時慧峰法師才對懷素道:“剛才師弟應該帶你去過芙蓉亭了,“芙蓉亭”三個字有些老舊了,老納一直想重新找人題字又沒合適人選,今天周施主過來,聊天中才得知懷素上人乃書法名家,懇請賜字。”
懷素聽後,爽朗的應下了。
接著就是準備筆墨紙硯,懷素按原亭字跡的大小揮毫寫下了"芙蓉亭”三個大字。
慧峰法師在旁看著,心想,不愧為周施主極為推崇的少年大師啊,不是現場目睹,自己也不相信如此年輕的小和尚能寫出如此漂亮的書法。今天有幸結識也是善緣。
周亦銘也見識過懷素書法的神奇,沒有前幾次的驚訝了,高興的誇獎道:“漂亮,賢侄把字寫好了,剩下的事就交給我了,我改日叫人把字刻上去吧。”
說完,看向慧峰法師,法師雙手合十道:“那就多謝懷素上人,有勞周施主了。”
周亦銘和懷素連忙回禮。而後慧峰法師要留周亦銘和懷素在龍興寺用餐。
周亦銘回道:“我帶懷素在城內四處轉轉,然後去我"臨江鮮”酒樓中餐,我已安排好的了。”
然後,跟慧峰法師道別,帶著懷素及隨從一行向“臨江鮮”酒樓而去。
:()醉僧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