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1/2頁)
鄧雲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代自童生考秀才開始,到考舉人的鄉試、考進士的會試……總之不論大小考試,試卷都要恭楷抄寫,不得塗改。卷子如字跡潦草,或有塗改超過規定之二三字時,便叫作&ldo;汙卷&rdo;,就丟到大字紙簍中不去看了。考試官根本不看,再好也沒有用,自然沒有取中的希望了。因而當時讀書人,由小到老,對於寫字十分重視,正式文稿、公事等,一律要用恭楷謄錄,這不只是書法好壞的問題,而是從小養成細緻認真、一絲不苟的良好習慣,這是更為重要的。
清代八股文教育特徵之六,是把讀書與看書分的很清楚,把看正式書與看閒書分的又很清楚。私塾中讀書,俗名念書,是指高聲誦讀,一遍兩遍,能夠背誦。看書則是指閱讀。如現在的閱讀課外書籍。私塾兒童,一般讀熟一部《四書》之後,就具備了閱讀一般文言古書的能力了。《胡適自傳》記載他在鄉間讀私塾時,十一歲讀《綱鑑易知錄》,後又看《御批通鑑輯覽》,後又看《資治通鑑》。而且只有《綱鑑易知錄》有句逗(即書上印有句點,不過不是今天的標點符號)。其他兩部書,都要自己用硃筆一邊點句子、一邊閱讀。叫作&ldo;點書&rdo;,開始似乎較難,但很快便提高閱讀能力,可以閱讀各種文言古書了。以上這種閱讀也是在教師的指導安排下進行的。
舊式私塾是不提倡學生看小說的,俗名&ldo;閒書&rdo;。但一般有了閱讀能力的學生,課外總要閱讀些小說、戲劇,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西廂記》、《紅樓夢》之類的書,就看所處環境及讀書條件了。如生長在城市中或藏書之家,得書較易,便可多看到。如生長在窮鄉僻壤的窮困家庭,自己無書,也無借處,有錢也無買處,更何況寒素無錢等等,這就除去所讀經書外,很難再看到其他書了。
以上六點,可以說是八股文時代私塾教育的特徵,如果簡單歸納成幾句話,那就是:經史典籍,學生自讀。溫習背誦,直接領會。思維訓練,高速有效。紮實細緻,自然學好。也就是:教師不大說話,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記憶和思維能力,學生真正是自己學習。現在教育中本國語文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內容膚淺,教師廢話過多,浪費學生時間過多,學生沒有時間自己讀、自己思考,學不學,一個樣,小學、中學,十二年學下來,沒有舊時三四年學習的效果好。可惜現在已很少人注意這點、明白這點了。因而現狀也難以改變。
說明清代八股文,先必須把八股文時代的教育說透,為此在介紹八股文教育之後,又寫了此文,突出地分析了六點特徵,我想對於認識歷史上八股文時代的教育情況是有必要的。再有以上所講,還只是初步教會學寫八股文的步驟,但如何寫的更好,如何不斷提高,各人的天分不同,用功程度不同,指導教師又不同,所處環境也不同,那成就也就多種多樣了。清人王巳山字步青,編有《塾課分編》八集及續集,是很著名的八股文教材,其《自序》略雲:
&ldo;餘老於硯田,與生徒口講指畫,後先五十年,其所課讀,必相其材,視其候,不敢以意漫嘗,庶幾其有成就。今且屏跡課孫。愛匯集諸選小題之文,分為八集。初一日啟蒙,導其源也。次二日式法,正其趨也。次三日行機,暢其支也。次四日參變,博其趣也。自是按之愈深,則為精詣。恢之彌廣,則為大觀。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是為老境。謹嚴之餘,溢為奇怪,是為別情,凡茲八集,等級分明,而指歸自一。&rdo;
梁章矩《制義叢話》卷一引此序,並說&ldo;八集例最為簡明,便於舉業。&rdo;而且引翁方綱的話說:&ldo;凡初入塾者,讀文以王巳山《塾課八集》為最善,學字以歐陽信本(詢)《醴泉銘》為最善。凡我學侶,當謹記之。&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