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宅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看著辦,隨便給我個平均分得了。”
易作光說:“那好,那我給你打個分數算了。”
到底易作光給俞敏打了多少分,在張榜之前,俞敏都沒有問過,也沒有看到過。心想應該不會高,但也不可能太低吧,在中間就可以了。
等到張榜公示,這一看,不打緊,俞敏傻眼了!
在現有的十三個政工幹部名單裡,俞敏的分數八十五分,排在倒數第二名,僅比倒數第一名的何勁松,多出零點五分。
八十分以上、九十分以下的總共就這兩人。其他的全部在九十分以上,進入三人名單範圍的,都在一百分以上。
三個領導中,除了俞敏,一把手易作光,和工會主席張自強,在研究館員兩人名單內。辦公室主任向光榮,則順利進入副研究館員名單內。
政工系列裡,四人名單範圍,分數排在俞敏前面的有七人。落聘五人,俞敏也在落聘名單之內。除去已經入圍的四人之外,排在俞敏前面的,還有三人。
何勁松和俞敏一樣,都是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而包括館長易作光、工會主席張自強、辦公室主任向光榮在內的入圍人員,全部都是函授本科學歷,沒有一個是全日制本科學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有時候俞敏心想,這大學讀的,還不如讀箇中專,早點參加工作。然後邊工作,邊考個函授大專和函授本科文憑,函授期間都算工齡的。
在考評細則裡,這是個漏洞。這一項沒有列入加分專案,這個細則對函授文憑,有利;而對全日制正規大學畢業的,不利。
分數一出來,正兒八經的大學畢業學歷,比不過帶薪函授學歷,這不公平。
俞敏心想,下一次考評在三年後。到時候,一定得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將打分細則加以修改。
不光為自己,也是為後來的大學生員工爭取。
按政策規定,以後的工資晉升過程中,每一級之間拉開的差距,將越來越大。所有落聘人員,則統一按照現有工資待遇,直到退休。
假設研究館員中有人退休,空出的指標,從副研究館員中,按第一次考評分數高低排名,依次遞補。
如果副研究館員中,也空出指標,依此類推,則從中級的館員位置,進行遞補。如果中級的館員位置,空出指標,則從助理館員,遞補。
落聘的人員中,理論上,也還是有晉升可能。排名越靠前,可能性越高。
俞敏和向光榮曾經坐在一起,專門分析過花名冊。
如果按照男六十歲、女五十五歲、工人五十歲退休的標準來看,發現到二0二0年,本單位將迎來第一個退休大高潮。
二0二0年,將有八個老同志,在同一年內退休。二0二0年,將是年輕員工,晉級加工資的出頭之日。
經過這一輪複雜的職改工作,全體員工見識了量化管理的大勢所趨。也見識了俞敏的先見之明。
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磨洋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獎勤罰懶,能者多勞,守規矩的人,將受到更多肯定。工作的心理環境建設,開始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
俞敏的工作,也得到其他幾位領導和大多數員工的支援和贊同,工作局面大為改觀,聲望也與日俱增。
:()西山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