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宅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00五年,擺在第一位的大事,是事業單位職改,實行聘任制,也就是,要裁員。
但不是真的讓人下崗,而是大幅核減每個單位職級的配備數量比例。依據量化管理評分細則打分,按分數從高到低排列,排不上的就屬於落聘人員。
落聘人員可以照常上班,按現有級別領工資。但以後的晉升通道,變窄了。
而且,從初級的管理員、助理館員,到中級的館員,到高階的副研究館員和研究館員,在整個晉升通道中,除了學歷文憑的限制,任職時間的限制,還要有外語或者古漢語水平等級證,要有計算機水平等級證,要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發表文章或著作,等等。
瓶頸一個接一個,難度不小。
職改工作歸口在辦公室,辦公室歸俞敏兼管。俞敏頭大了。
關於職稱改革,省裡市裡只出臺檔案,具體操作辦法由各縣、各區、各市直單位,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自行制定。報請上一級稽核備案後,即可執行。
這樣一來,每個縣、區、每個事業單位,出臺的操作辦法和考評細則,各不相同,沒有可參照性。
圖書館現有五個研究館員,只能聘兩個,要刷掉三個;四個副研究館員,只能聘一個,要刷掉三個;九個館員,只能聘四個,要刷掉五個;另外還有七個助理館員,九個政工系列管理員,都要大幅度核減名額指標。
形勢嚴峻。
五個研究館員加四個副研究館員中,五十歲以上的就有七個。在他們面前,俞敏屬於小字輩,很快被排除在三人名單之外。
那段時間,一把手易作光,每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盯著辦公桌上擺著的職工花名冊,絞盡腦汁思考對策,怎樣把這件事順利平穩拿下來。
易作光提議,把俞敏納入政工系列,以減少職級僧多粥少的壓力。
易作光對俞敏說:“反正政策有規定,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不影響你現有待遇,直到退休。”
不明就裡的向光榮問俞敏:“把你放在館員系列,還是政工系列?”
俞敏反問:“放在哪一邊好一些呢?”
向光榮說:“長遠來看,當然是放在館員系列好一些。”
俞敏說不上有什麼好,又有什麼不好。但向光榮當了多年的辦公室主任,卻精於此道,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向光榮是下級,俞敏是上級。自己作為上級,沒琢磨透檔案精神。俞敏不好意思過於詳細地同向光榮討教玄機。
但被向光榮這一提醒,俞敏又反悔了。回頭跟易作光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放到館員系列裡。
職改會議開了一次又一次。
考評細則由俞敏主持,由向光榮執筆,負責起草和修改。好在量化評分細則,早在俞敏調進來的第一年,就已經制定並落實了一段時間。
有了這個基礎,現在要做的,就是結合檔案精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修改。
開一次會,修改一次。開一次會,修改一次,改了一次,又一次。前後經歷三個多月,最後於七月份,在職代會上表決透過。
下一步工作,就是按照職代會表決透過的考評細則,打分。
先發給每個員工打自評分。收上來後,由職評小組給出稽核綜合分。打完第一輪分後,按分數高低從高到低排列,然後張榜公示,查漏補缺。
向光榮沒有將電腦端考評表發給俞敏,俞敏也沒有主動要求檢視。
所有表格上交之後,易作光發現沒有俞敏的名字,就向俞敏再一次核實:“你同意把自己放到政工系列了?”
俞敏說:“我是小字輩,反正不好意思和老同志們爭。即使落聘,不也還拿原來的職工資嘛!無所謂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