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第2/2頁)
[美]大衛·哈伯斯塔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湯姆沃爾夫(to wolfe)和吉米佈雷斯林(jiy bresl)一類人的早期保護人;他是作家的編輯,他喜歡才能和風格,和才智充溢的人一起,他如魚得水,但不少編輯並不屬於這一類人。記者越有才華,越有創見,貝洛斯越高興。從第一眼印象出發,他像是潛在的主編接班人,不過,這只是一種表面的欺騙性,因為在這個疾迅變化的年代裡,他和錢德勒家族處在兩個不同的程序之中。貝洛斯是一位傲慢不恭的人,他不僅意識到60年代發生的社會變化,而且對此持同情態度。以報紙當局的看法來衡量,他變得過於極端,他改變了穿著,留起了長發。其他編輯稱他為&ldo;嬉皮士&rdo;。這對他的職業能力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在別人眼裡他成了不夠嚴肅的人物。
這樣一來,《時報》幾乎變成了多中心,兩家報紙匯成了一家。準確地說,它是由神奇的現代技術,將具有一套自己標準的新的現代東部報紙,嫁接到一家植根於另一個時代和地區的、雖然希望變化,但又陳舊保守的加州報紙之上的產物。事實上,這是在新聞界內最艱難的條件下進行的一次移植。《洛杉磯時報》的上層結構改變了,但是,對報紙工作的壓力卻變化甚微。黑文強大有力,一如既往,他下屬的編輯並未反映格思曼和貝洛斯的意見,他們反映的是黑文和黑文的興趣。不論格思曼還是貝洛斯都未真正控制住這些編輯。報紙的這兩部分無法密切配合。當時,尼克威廉斯告訴一位朋友,洛杉磯的報紙並不真正具有掌握和編輯來自華盛頓稿件的能力。華盛頓的記者感到洛杉磯過於區域化,在不斷地遏制他們。相反,洛杉磯則對新的明星體系的氣勢和傲慢憤憤不滿,編輯人員時而咕噥出他們對東部記者或猶太記者的厭煩,所用的語言和一位美國副總統將要說出來的大同小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