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假途伐虢 (第2/3頁)
覆舟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姓名已不可考。雖然心痛後期原稿的遺失,但好在最關鍵的早期維也納紀事部分被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來,為研究學者提供了珍貴的文藝復興第一手文獻。
1450年秋,奧地利書記官恩裡克在自己的皇家記事簿上記載了這樣一段話:
“……秋季,倉促整編的日耳曼尼亞第一軍團拔營出發,開赴西部。我與霍恩瑙伯爵(博羅諾夫)留任維也納,等候陛下回國……為國事計,霍恩瑙伯爵暫且擱置了與冕下的爭執。上帝保佑,他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蓋裡烏斯現在滿面春風。
自從復活以來,他終於重獲獨當一面的機會。他此行被任命為第一軍團軍團長,指揮地位猶在羅貝爾之上,這也是後者為了避嫌採取的下策。雖說已經下定決心不演了,但“主教獨走”這種事說出去畢竟不好聽。
委託蓋裡烏斯做他的臨時黑手套,可謂一箭雙鵰。
還不知曉自己的命名品味或許將為後世譏笑為“羅馬愛好者拙劣的模仿”的蓋裡烏斯,正昂首挺胸地騎行在前往薩爾茨堡方向的軍用大道上。
薩爾茨堡主教采邑區是神羅境內一個不起眼的小國。
從地緣而論,薩爾茨堡與下奧地利渾然一體。從行軍需要上,維也納-薩爾茨堡-蒂羅爾同時兼顧“路途短”和“地勢平”的優點,完美符合羅貝爾在最短時間內伐滅利奧波德的需要,是第一軍團進兵的絕佳路徑。
唯一的遺憾是,薩爾茨堡采邑主教與奧地利公爵交情甚薄,這是自上上個世紀便遺留下的歷史矛盾。
彼時的奧地利、施蒂利亞、卡林西亞和蒂羅爾還不是如今的統一國家,奧地利的四大公國分別由哈布斯堡家族、阿帕德家族、斯波海姆家族與邁爾哈爾丁家族統治。
1273年,經過漫長的大空位期,神聖羅馬帝國皇位最終花落魯道夫一世·馮·哈布斯堡之手。
1276年,阿帕德家族與斯波海姆家族衰亡絕嗣,施蒂利亞與卡林西亞的貴族向神聖羅馬皇帝與奧地利公爵魯道夫一世宣誓效忠,三國合併,即為著名的《雷恩誓言》。
在地緣政治上,薩爾茨堡被五國環伺,一旦其中三國合併,後果不堪設想。時任的薩爾茨堡采邑主教烏瑞克極力反對三國合併,甚至鬧到了要請教宗格里高利十世仲裁的地步,令魯道夫一世極其難堪。
薩爾茨堡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地位尤為特殊,所謂“主教之間亦有高下”,薩爾茨堡采邑主教擁有“首席大主教”的美譽,與美因茨大主教一北一南統攝宗教事務。
哪怕經過近兩百年,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爭執依舊喋喋不休,在文藝復興思想愈加擴散的如今,更被薩爾茨堡采邑主教上升至了“教會與世俗領主之決戰”的高度。
這些事情,曾經擔任過一段時間宮相的羅貝爾再清楚不過。
他還記得位於本國與薩爾茨堡邊境的伊施爾伯爵幾乎每過半個月就要送來一封哭訴的求援信,內容無非是大罵薩爾茨堡人越境非法獵殺他領地的畜牧,越境砍伐他的森林,一度令他頭疼不已。
他也曾就此事請教過弗雷德裡克,後者只是淡淡的說了句“就當他是個死人”便搪塞了過去,可見兩國爭端從未休止。
問題在於,薩爾茨堡采邑區自神羅誕生以來便存在於此,甚至比哈布斯堡家族存在的時間更為悠久。弗雷德裡克縱然厭惡,卻也找不到任何出兵的理由。
而出身教會的羅貝爾另有妙招,來一勞永逸地解決薩爾茨堡問題。
在薩爾茨堡采邑主教區,除了隸屬教會的采邑騎士之外,另有一座下級教區,稱為“貝爾特斯加登采邑區”。
貝爾特斯加登是一片群山環繞的險要地域,由於地理上的隔絕,薩爾茨堡主教在此另設立起半獨立的采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