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銀河望遠鏡 (第3/4頁)
星海一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河系距離銀河系又實在太遠,光線極度微弱。
粗粗估計,要達到要求的精度,對應望遠鏡的口徑需要達到約十萬光年。
也即,需要造一臺和整個銀河系一樣大的望遠鏡,才具備理論上觀測到這種異常的可能性。
真正造一臺和整個銀河系一樣大的望遠鏡很顯然不可能。不說韓陽做不到,就算把所有締造者文明拉進來,再把整個銀盟拉進來都不可能。
就算具備足夠的工程力量,銀河系之中的物質也不夠。
把所有恆星和行星拆掉,把所有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化作質量,算上所有星雲,都不夠。
幸好,韓陽有替代方案。
那便是陣列望遠鏡。
就像當初地球時代,在地球周邊不同的方向傳送三臺望遠鏡,令其組成陣列,便可以實現類似等同於地球口徑望遠鏡的觀測效率一樣,韓陽同樣可以透過陣列望遠鏡的方式,消耗少量資源來達成類比整個銀河系口徑的望遠鏡的觀測效果。
但就算資源消耗縮小到了原來的千萬億分之一,這資源消耗的絕對數量仍舊龐大無比,讓人望而生畏。
就算是韓陽,都沒有足夠的把握完成。
更何況此刻還在不斷的逃亡隱蔽之中。
但除了這個方法之外,真的沒有其餘的驗證辦法了。韓陽也只能咬牙去做。
為此,韓陽派遣出了高達十萬支科考工程艦隊,分別前往銀河系不同的方向。
每一支科考工程艦隊都由五艘飛船組成,總數高達五十萬艘飛船。
這些飛船大都經由其餘飛船改造而來,譬如運輸船、客船之類,還有戰艦。
為了儘可能的縮短時間,韓陽不得不直接拆除了幾十萬艘戰艦的戰鬥設施,降低質量,擴大容量,然後攜帶上相應的工程設施,讓它們如同天女散花一般分散出去。
完成這些飛船的改造,以及進行相關工程裝置的生產,耗去了人類艦隊一百餘年的時間,並將人類文明前期儲備的所有能源與物資消耗的清潔溜溜。
為此,人類艦隊不得不緊急機動,緊急前往下一個恆星系以圖獲取物資補給。
足足一千年時間之後,這十萬支科考工程艦隊才各自到位,各自分佈到了銀河系的各個角落。
但這些科考工程艦隊其實並不是直接就能觀測。它們根本不具備觀測功能。
分佈到位之後,韓陽全力以赴,將自己的所有算力都投入到了後續建設之中,操縱著分佈在銀河系各地的高達十萬個施工現場同時開始了工業體系的搭建與生產,各自就地生產出了100艘科考飛船與對應的望遠鏡設施,然後,進行第二次天女散花——前期的一支科考艦隊此刻再度分散成21支,分別再度前往21個觀測點。
,!
由此,韓陽在整個銀河系之中的觀測點就達到了210萬個。
210萬個觀測點,每一個觀測點俱都設定了一臺高效能望遠鏡,並可以與其餘所有望遠鏡聯合起來,組合成一臺等同於整個銀河系口徑的超巨型望遠鏡。
這一項工程用去了整整1500年時間,才算是完成了前期籌建。
後續檢修、除錯又用去了200年左右。總計1700年之後,第一次觀測才終於開始。
210萬臺望遠鏡同時調整朝向,以極為精密的角度,同時對準了距離300多億光年之外的一個早期星系。
宇宙形成早期,如同銀河系一般龐大的河系還未形成。據韓陽研究,這種龐大的河系應該是後續多個小河系融合碰撞而來。
此刻韓陽的目標就是這樣一個異常黯淡微小的河系。
它的整體質量僅僅只有不到一萬顆太陽質量,約有幾千顆龐大的一代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