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銀河望遠鏡 (第2/4頁)
星海一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而,除了在銀河系邊緣所進行的千克級黑洞實驗,在主艦隊周邊,更多的中小型實驗一日不停。
實驗物理學家們透過實驗驗證理論是否正確,修正物理理論;理論物理學家們則依據來自於實驗的資料,將理論修正之後,反過來為實驗物理提供方向指引。
雙方緊密配合,缺一不可。而韓陽所收集到的那些資料,便成為了孕育這一切科研活動的溫床,成為了一切研究和方向的基礎。
理論進步一日千里,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全新補充理論提出來,透過驗證之後,便會成為完善空間理論這一整套理論框架的枝幹和脈絡,讓它更加完善,更加豐滿。
在這過程之中,韓陽也沒有忘記不斷的帶領著人類主艦隊轉移陣地,儘可能的提升著隱蔽性和安全性。
時間悄然流逝著。在上一次千克級黑洞實驗取得關鍵性成果之後,經過數百年時間的積累和發展,理論體系再度出現了一個關鍵性的突破。
透過反覆的論證,已經日趨完善的空間理論體系再度做出了一個重要預言:基於空間特性,如果當前理論體系沒有錯誤的話,那麼,當初從當前宇宙分裂出去的那個反物質宇宙,必定會在當前宇宙演化早期,持續不斷的對本宇宙施加除cp破缺之外的另一種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而這種影響是可以驗證的。具體來說便是,它會導致早期恆星在金屬丰度上出現一定的異常。
對於單個恆星來說,因為這種金屬丰度異常極為微弱的緣故,十分難以觀測。但擴大到整個河系,這種金屬丰度異常便具備了探測的基礎,有可能被現階段的人類文明的觀測力量察覺到。
有了理論預測,韓陽立刻發動起自己的工業能力,開始大批次的製造觀測裝置,並以銀河系為標本開始觀測。
數百萬臺高效能望遠鏡開始逐一檢查銀河系的各個結構,銀心,銀盤,懸臂,銀暈,星際塵埃,等等等等,試圖找到銀河系形成早期金屬豐富異常的證據。
但規模浩大,耗時長久的觀測之後,人們卻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在銀河系之中,找不到任何相關證據。
原因也很簡單,現階段的銀河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被金屬所“汙染”了。
天文學意義上的金屬,是指除了氫和氦之外的所有元素。而恆星聚變會不斷的將氫和氦聚變成其餘元素。超新星爆發、中子星碰撞等劇烈的物理過程,則會形成更重的元素,並將其拋灑到整個星際空間之中。
高達百億年的發展,無數顆星辰誕生又毀滅,毀滅又誕生,早已經將不知道多少金屬拋灑到了太空之中。就算銀河系早期確實存在那種金屬丰度異常,也早已經被掩蓋。
無奈之下,人們轉而試圖從銀心區域恆星的運轉軌道、星塵元素含量等方面間接入手,但最終也被證明為不可行。
既然這些都不行,那就只剩下了最後一種驗證方法。
觀測星系形成早期之時的元素構成,從那裡尋找證據。
宇宙年齡約為138億年,可觀測宇宙的半徑約為465億光年。宇宙在不斷膨脹,這個速度甚至於超過光速。
基於這個原理,那些現階段距離銀河系數百億光年遠的河系,其現階段到達銀河系的光,其實是它們在形成早期發出來的。
對這些河系進行光譜分析,便能確定當前宇宙形成早期,恆星們是否真的存在微小的金屬丰度異常。
這原本是一個很直觀的驗證方式。早在一開始,人們便提出了這種方案。韓陽之所以將其列為最後備選,實在是要透過這種方式進行驗證的話,太難了。
這種金屬丰度異常極為微小,而那